用好抗击疫情这本思政教育活教材

日前,教育部颁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用好身边鲜活的事迹和典型案例,把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实践有机地融入到思政教育活动之中,增强学生亲身体验与实际感悟,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将抗疫中的“人民至上”作为使命初心教育的经典案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为中心,不惜一切代价…

日前,教育部颁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用好身边鲜活的事迹和典型案例,把我国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实践有机地融入到思政教育活动之中,增强学生亲身体验与实际感悟,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将抗疫中的“人民至上”作为使命初心教育的经典案例。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政府坚持以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为中心,不惜一切代价,调集全国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救治,交出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答卷,生动诠释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加强使命初心教育,培养心中有党、心中有民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要用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政府和人民打好抗击新冠疫情总体战、阻击战这个经典案例,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站稳人民立场,增强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将抗疫中的“守望相助”作为家国情怀教育的鲜活教材

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也是千百年来战胜自然灾害、抵御外来侵略、克服艰难险阻、从贫穷落后走向富强文明的重要法宝。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1998年抗洪抢险,从2003年非典疫情到2008年汶川地震,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靠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靠的是“同舟共济、攻坚克难,慷慨解囊、捐资捐物”的家国情怀。在今年疫情肆虐武汉、席卷全国的紧要关头,全国各族人民与武汉人民心连心,团结一致,汇聚成磅礴伟力,用人间大爱展现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和博大的家国情怀。“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高职院校要用好抗疫这个活教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民生,热情做事、热心助人、热血报国,坚持爱家爱国有机统一,把个人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之中。只要我们的学生都有这种家国情怀、悲悯意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将无比强大,我们不但能取得抗击疫情的全面胜利,也一定能攻克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是将抗疫中的“爱岗敬业”作为职业精神教育的核心内容。

培养从事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使命与责任。严谨专注、精益求精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备的职业素养,也是工匠精神的基本要求。在今年抗疫中,广大医护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始终坚持站在临床一线,坚守岗位,用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救治身患重疾的病人,探索新的诊疗方法、研制临床疫苗,他们所展示的精神风貌正是我们职业院校所倡导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是培育工匠的摇篮,是孕育工匠精神的主阵地,在立德树人过程中,要大力弘扬抗疫中医护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所展示的“爱岗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熠熠生辉的工匠精神通过学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发展下去,为建设制造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四是将抗疫中的“逆行出征”作为担当精神教育的生动诠释。

疫情就是命令。在今年抗疫中,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挺身而出,逆行到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全国数以万计的医护工作者勇敢出征,驰援湖北各地;人民子弟兵除夕连夜出发,披甲上阵,冲锋抗疫最前线,展示了中国脊梁的真实形象和中国精神的真正内涵。培养学生事不避难、奋勇向前,负重自强、顽强拼搏、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和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用抗疫中鲜活的人物事迹教育学生敢担当、敢负责、敢作为,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在问题面前敢抓敢管,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充分挖掘抗疫这本思政活教材的内涵,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有机地统一起来,激励学生将个人梦想融入波澜壮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把名字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上。

(作者刘阳系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陈勇系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本文系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系统培育工匠精神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325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8月3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0年8月4日 下午3:09

相关推荐

  • 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建设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要求。实现这一要求,需明确职业教育品牌应具有的基本内容,分析国际职教品牌具有的基本属性,以品牌内容为依据对我国现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经验进行梳理,明确我国具备形成职教品牌条件的具体成果,在分析借鉴国际职教品牌打造经验和品牌形成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确定打造我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的内容、路径与…

    2023年2月27日
    900
  • 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少年工匠心向党青春奋进新时代”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开展“文明风采”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现就在中职学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2021年4月6日
    900
  • 厚植爱国情怀 培育时代新人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怀进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必修课。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以下简称爱国主义教育法),对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2023年12月18日
    800
  • 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座谈会

    11月4日,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座谈会,围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听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主要负责同志意见建议,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持会议并讲话。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出席会议。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清华大…

    2022年11月7日
    1300
  • 职业教育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目前,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是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症结。劳动者“求职难”与企业“招工难”在就业市场上呈现出的两极现象,昭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技能人才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力量、社会财富创造的中坚力量、创新驱动的骨干力量,其高质量充分就业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为此,亟须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为牵引助力技能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发展高质量职…

    2024年6月14日
    1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