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职改革需要抓人抓事抓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应主动扛起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教责任,在改革中突出抓人、抓事、抓机制,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更多适应性强、匹配度高、贡献率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贡献更多具有高职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抓人:突出四支队伍,确保干事有主体抓班长带班子,这是学院治理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应主动扛起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职教责任,在改革中突出抓人、抓事、抓机制,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更多适应性强、匹配度高、贡献率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加快教育现代化贡献更多具有高职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抓人:突出四支队伍,确保干事有主体

抓班长带班子,这是学院治理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发展首先要抓好各级班子建设,尤其是班长培育,数量要够、质量要高、品德要正、情怀要深。要建立能上能下、可进可出的班子建设机制。

抓教师改教学,这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院校要不遗余力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尤其要培养具备高职称、高学历、高技能的“双师型”“双语型”师资,通过他们在一线改革教学范式、创新育人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走进教室、图书室、实训室,提高出勤率、抬头率、点头率和成功率。

抓专家建专业,这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每个专业发展都需要依靠和集聚一批专家,尤其是一流专业、特色专业、紧缺专业、前沿专业、交叉专业的发展和专业群的建设,更离不开专家们的开创性研究、引领性探索、前瞻性试验和系统性变革。

抓学生促学习,这是人才培养的主体。高职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性强,需要启发式、引导性教育,激发他们学习新知的内生动力、探索未知的强烈欲望,自觉摸索破解现实难题的新技能技术、新工艺工具、新方法方式,并熟能生巧地应用推广到具体生产生活中去。

抓事:突出四个重点,确保干事有突破

抓思想出思路,主要对象是领导干部。高职院校建设必须牢牢抓住思想认识这个总开关,从顶层设计入手,不断地通过深化改革克服思想禁锢、路径依赖和行为惰性,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尤其要紧紧扭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产教融合这个根本方向、校企合作这个根本途径、时代新人培育这个根本目标,真正做到上下同心,把稳发展方向,持续提高教育贡献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生产力。

抓学术强学科,主要对象是专家团队。高职院校要打破“高职院校不能搞、不会搞、不用搞学术”的认识误区和身份歧视,狠抓类型科研,组织力量把普通院校“从0到1”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产品、技术,多出具备高职辨识度的学术成果。

抓创新促创业,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高职院校除了做好学术创新外,还要更多地围绕国家战略和老百姓现实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多做技术创新和技能开拓,多出创新成果、多出专利精品、多出新的工艺,力争把高职院校建成高技能人才孕育和成长的摇篮、高新技术研发和传承的基地、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的温室和繁衍的产床。

抓实践增实力,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高职院校要坚持以专业教育为根、以职业教育为魂、以技术教育为体,实现“以技兴校、以用立教”,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实践型人才。只有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了,就业竞争力才能提高,学校的地位、教育的作用才能凸显。

抓机制:突出五大环境,确保干事有条件

抓制度强制约,不能把事搞“乱”了。建立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制度体系,这是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跨越进步的重要外因,需要重点突破、精心部署。尤其需要尽快建立起民主、公开、依法、科学的决策制度和和谐、高效、协调、简便的执行制度,从制度上确保事事决策有依据、件件执行有力度、人人干事受监督。

抓改革促改变,不能把人管“死”了。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正处在变换思路、转换赛道、交换价值的关键期,需要学校主动融入社会发展大局,在办事流程上、运行机制上、人员组建上进行系统全面的改革,改出超强“活”力,练就超常“能”力,汇聚创造力,变成生产力。

抓民主聚民力,不能把心弄“散”了。高职院校的发展离不开最广大教职员工的齐心协力。领导干部或专业带头人要做到全过程民主,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集民意、纳民策、聚民力,为干部职工个个出色、人人出彩打造平台,引导和激励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建设美好校园和精神家园。

抓公开促公平,不能让题跑“偏”了。学校发展要做到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相结合、相协调。办事要公开,接受广大师生监督;结果要公平,杜绝利益输送和利益固化;领导要公正,不吹黑哨、不揪辫子。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各展其才。

抓支持强支撑,不能把力量整“弱”了。高职院校领导既要坚守教育的独立性,潜心教书育人,不受外界干扰;更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跳出教育看教育、办教育,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争取组织人事部门在干部配备方面强化优化;争取财政部门在资金分配、资源配置方面按标配齐、及时给足;争取与高职院校发展强相关的部门,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土地划拨、税费优惠、项目分配、创新创业等方面给予更大的支持。

(作者系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院长、研究员)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659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16日 下午8:46
下一篇 2024年12月18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各地和高校春节留校师生关心关爱有关情况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春节期间,据各地上报的2720所高校统计数据显示,留校过春节的学生人数为41.63万人。各地和高校结合实际、创新形式,全面细致落实寒假疫情防控和留校师生生活服务保障各项措施,师生思想和健康状况良好,校园内无疫情发生,确保留校师生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春节。一、各地加强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和留校师生服务保障各地精准贯通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及教育部部署的“最初一…

    2021年2月23日
    600
  • 中职学校办学:升学还是就业

    最近,一些中职学生的“逆袭人生”——通过刻苦读书,考上大学、读了研究生,不断被发掘出来并广泛传播。有些中职学校也将“升学率”作为招生宣传的一大亮点。于是,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出现:这种办学是“升学导向”,本质是“学历教育”。如此办中职,与高中有什么区别呢?中职办学是向左还是向右、升学还是就业?本来,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奋发图强,走出了更为宽阔的道路、拥有了更多的人生选项,无可厚非。但如果大家目标都聚…

    2022年7月4日
    1500
  • 引导金融支持促进制造业发展

    1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制造业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要用改革办法和市场化措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动能,促进制造业稳增长。会议明确了促进制造业稳增长的四大措施:一要推进改革创新;二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三要扩大制造业开放;四要深挖内需潜力。从会议中可以看出,改革创新依旧被摆在了首要位置。会议提到,改革创新主要在于两点,其一是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其二是建立金融…

    2020年1月8日
    800
  • 林宇:不要为10%的升本目标带偏90%的发展方向

    “不要为了10%的升本目标带偏了90%的发展方向。”8月3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召开的“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类专业建设经验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林宇就“职业教育的定位与主攻方向”进行了分享。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

    2023年8月4日
    900
  • 一图了解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5日发布,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勾勒蓝图。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意义何在?方案有哪些亮点和重点?合作区将有什么值得期待的新景象?抢鲜看!(记者谢希瑶、安蓓,制图卢哲

    2021年9月6日
    1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