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系列重要论述,学院党委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结合传媒类专业特色,利用红色文化在传媒人才培育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实践,打造影音里的红色文化,通过“坚守教学阵地,做好三个融入”、“突出四个依托,讲好红色故事”两方面的经验做法;“红色故事青年说”、“追寻中国梦”、“永远的旗帜”、“红色画卷”四个品牌活动的实践成果;“凸显传媒特色”、“彰显地域特色”、“发挥传媒优势”、“坚持立德树人”四个鲜明特色三部分,培养具有正向态度、时代热度、情感温度、传播力度的“四度”传媒人才。
正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对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为新时代用好红色资源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系列重要论述,学院党委立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结合传媒类专业特色,利用红色文化在传媒人才培育中的作用,积极探索实践,打造影音里的红色文化,培养具有正向态度、时代热度、情感温度、传播力度的“四度”传媒人才,为更好地弘扬与传承齐鲁红色文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经验做法
(一)坚守教学阵地,做好三个融入
1.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思政课程
依托思政课程,将视听艺术手段植入思政课教学。打造沉浸式课堂,理论、实践一体化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及其活动落实落细。推进红色教育专题,围绕革命人物、故事、文物、遗址等设计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释放红色文化教育潜能,为学生制作红色文化影音作品夯实理论基础。
2.红色文化教育融入专业课程
依托各专业课程,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专业技能学习同时,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等为主要载体,各个系部根据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红色文化浸润到课程思政教学中,设计实施方案,修订课标、教案,理论、实践一体化推进红色文化教育,为学生影音作品创作奠定扎实专业技能。
3.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实践活动
学院探索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一是校外打造红色文化“行走课堂”。利用当地红色文化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教育基地等,追忆革命先烈们英雄事迹。二是校内组织学生实践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红色文化系列主题活动,“诵、演、评、做、听、写”多种形式并举。开展诵红色经典作品、演红色话剧、评红色影视、做红色主题视频、听红色主题讲座、写红色主题征文等,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实效。
(二)突出四个依托,讲好红色故事
1.依托专业特色用红色影音作品丰富专业创作内涵
将红色文化精神呈现与专业技能运用有机融合,通过作品创作既弘扬了齐鲁红色文化,又提升了专业素养和技能。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积极创新表演形式,把红色经典影视剧片段融入到每学期的汇报表演中,排演的毕业思政红色大戏《我在天堂等你》,在济南艺术学校正谊剧场上演,受到好评;我院与山东省新闻摄影协会联合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展,红色主题的动画动漫设计作品;数媒动画系举办“学七一讲话,绘党建海报”活动;影视制作系启动《红色故事青年说》系列短视频项目,用影像记录革命文物,讲好齐鲁革命文物故事;实训中心和新闻传播系参与拍摄的VR党建纪录片《红色记忆》,利用VR技术再现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旅游景点。。
2.依托社会服务用红色影音作品传播革命文化精神
结合专业特色,大力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三下乡和进社区社会服务,制作影音作品,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动画系师生在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中,用墙绘使一面面灰墙被改造成有着红色人物画像和十足红色故事创意的文化墙;学前教育系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为幼儿园小朋友们声情并茂讲述红色故事,为他们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影视制作系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为当地完成了红色文化短视频宣传片的拍摄及制作出片。
3.依托实践活动用红色影音作品弘扬核心价值观
利用齐鲁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闻传播系“追寻中国梦·山传学子走黄河”系列采访组在洛口黄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寻访红色足迹,感受信仰力量”主题活动;影视制作系“锋行”寻访小组走进济南战役山东兵团指挥所旧址、崮云湖街道“一门三烈士”纪念碑等红色文化资源基地,用摄像机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思政教学部教师和部分学生代表来到位于章丘刁镇的辛锐纪念馆,深刻了解革命烈士辛锐投身革命、顽强奋战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并制作“小我融大我 青春献祖国”的微视频作品。
4.依托主题竞赛用红色影音作品激发创作动力
学生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专业学习、实践活动、社会服务探索和实践中,创作的系列影音作品在多项主题比赛中获奖。
红色视频作品《平型关战役遗址》获第三届中国VR/AR/MR优秀作品奖;《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在第四届中国VR/AR/MR创作大赛中荣获最佳VR教育奖;影视制作系两件作品在由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百脉传情·庆祝建党百年短视频大赛”中获奖;新闻传播系作品《不忘初心跟党走 牢记使命建新功》在“青春心向党”大学生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六件作品在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诵红色经典·庆百年华诞”主题朗诵比赛中获奖;我院报送的红色专题视频《济南解放阁》在“红色经典永流传”山东省高校接力赛获三等奖;思政教学部红色主题作品《囚歌》获山东省教师诗词讲解大赛一等奖。
二、实践成果
在打造影音里的红色文化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传媒特色的品牌活动和作品,通过省市新闻媒体、各大门户网站广为传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红色故事青年说”品牌。影视制作系锋行志愿服务寻访小组以“青年人视角、故事化讲述、创新性呈现”为特色,通过寻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用影像讲述红色故事,用短视频的方式呈现红色教育基地及背后所承载的革命精神,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性表达,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红色故事青年说”融合创新品牌在我院所有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应用,对区域红色文化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引领带动作用,并在省内其他院校进行推广应用。
“追寻中国梦”系列采访活动品牌。该活动自2013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九届,共采访省内高校师生2000多人次,采访制作视频200多个。活动实践拍摄制作的《匠心筑梦》系列专题片以及《未来工匠》图片集,通过大众网、山东24小时客户端、山东职教新闻微信、腾讯视频等进行了广泛媒体宣传。活动获评山东高校思政工作十大建设计划重点项目,被山东教育卫视、大众网等多次报道。
“永远的旗帜”品牌。学院影视表演专业每年排演一部思政剧目,如《时间的记疫》《一程山路》等。其中,排演的话剧《窗台上的尸体》《盲区》分别获山东省第六、七届大学生戏剧节二等奖、专业组特别优秀奖。先后获山东省第八届、第九届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三等奖。学生先后参加了《詹天佑》《秀才点兵》《妈妈在等你》《一见倾心》《虎门销烟》等国内十多部话剧、影视剧作品,与北京鲁视领航、山东邮政分公司联合创排儿童剧《快乐密码》《神奇邮递侠》,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红色画卷”品牌。 数媒动画系萤火虫志愿服务队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红色画卷”品牌活动。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党教育为核心,通过“三下乡”、支部共建及提供社会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搭建起基于萤火虫精神的实践育人平台,在党建、文化、艺术及实践层面推进合作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爱党爱国教育吸引力、感染力。该活动自开展以来,先后走进企业,学校,社区,敬老院以及古村落,学生积极投身其中,用画笔塑造美好,用智慧服务社会,用行动传播爱心,营造传递友爱、共襄善举、守望相助的社会风气;立足自身专业,发挥特长优势,打造红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风民俗文化墙绘制,为美丽乡村人居环境、乡风民风、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增砖添瓦。
传媒行业成果。学院参与制作《理响中国》荣获山东优秀广播电视“十佳栏目奖”等荣誉。
三、鲜明特色
(一)凸显传媒特色,将红色文化与培养“四度”传媒人才相结合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结合传媒院校专业特点,围绕传媒人的职业素养要求和学生思想特点,将融入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浸润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追溯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既展现了传媒学院独有的优势,又培养出坚守人民立场、讴歌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奉献精品力作的“四度”传媒人才,成就出彩传媒人。
(二)彰显地域特色,将红色文化与当地红色资源相结合
学院深入挖掘当地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和爱国教育资源,把学院周边乃至山东省内的各类红色元素包括革命人物、革命作品、革命文物、革命遗址等连成线、形成片、结成网,形成教育合力。红色文化教育和思政教育具有乡土气息,更接地气,更具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追寻红色印迹,聆听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三)发挥传媒优势,将红色文化与网络思政教育相结合
新媒体时代,学院充分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时代价值和最新理论成果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构建“思政大合唱”新媒体矩阵,发挥网络育人功能,与传统线下教学双线并行,增强思政育人合力。同时,利用传媒院校独特的人才、资源、技术、传播等优势,加快红色旋律影音作品创作,如红色微电影、短视频、绘画、红色大戏等,实现红色文化的创作性转化,使红色文化资源更加时尚化、现代化特色,更有利于广泛传播。
(四)坚持立德树人,将红色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通过理论学习、专业实践、作品创作、社会服务红色文化资源,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党的艰辛奋斗历程,感悟到永恒的红色精神,体会到“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信念和担当。红色文化教育的深入开展,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牢树中国自信,坚定中国信仰,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勇担新时代强国使命。
创意:茜芸 康玉东
撰稿和佐证材料整理:魏晓红 康玉东 郑新欣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9255.htm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