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副部长吴岩:数字化是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

吴岩指出,纵观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技术与教育相生相长,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给教育带来跨越式发展。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为创新路径、重塑形态、推动发展提供新的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何为、教育应该往何处去”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思考的命题。

“高等教育数字化不是一般的策略问题,而是影响甚至决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是实现高等教育学习革命、质量革命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2023年12月15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做主旨报告时表示,高等教育数字化要“开辟新赛道,寻求新突破”。

吴岩指出,纵观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技术与教育相生相长,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给教育带来跨越式发展。当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为创新路径、重塑形态、推动发展提供新的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何为、教育应该往何处去”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思考的命题。

教育数字化可分为“转化、转型、智慧”三个阶段

虽有技术的加持,吴岩认为,高等教育数字化依然要循序渐进,可分为“转化、转型、智慧”三个发展阶段:转化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软件硬件逐步磨合,数字技术要整合应用到高等教育领域;转型阶段,高等教育则要实现自我转型与提升,大学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治理现代化,为教与学提供全过程、智能化、个性化服务,满足学习者的多元需求;智慧阶段,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界限会进一步打破,实现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治理整体性变革,赋能学习者全面发展,形成教育全新生态。

教育数字化的过程中应该秉持什么理念?吴岩强调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互联网的本质是联结,教育数字化就要做到应联尽联。用数字技术优化教育资源品质,增强内容吸引力、影响力。此外,各方力量要形成协同推进教育数字化的蓬勃动力,以构建多元参与的教育数字化发展生态。

吴岩称,教育数字化要坚持应用为王,以应用需求驱动数字化建设。坚持服务至上,致力解决教与学的痛点、难点、堵点。坚持简洁高效,建立标准规范,集成整合现有资源,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坚持安全运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守牢网络安全底线。

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数字化发展之路

吴岩指出,中国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化发展之路:在教育数字化的新赛道上,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优质资源从少到多,学习规模从小到大,应用水平由浅入深,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习革命、应对疫情挑战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正在加速改善教育各学段、全环节的数字化软硬件条件,如搭建了高速网络、汇聚了强大算力、建设了数字校园、创建了国家平台,学习环境更加高效、联结。而慕课的快速发展是中国教育数字化蓬勃发展的缩影。2012年是世界慕课元年,2013年中国建立首个慕课平台。10年来,中国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深入推进慕课与在线教育发展,使得中国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多样。中国广大教师依托慕课等在线教育资源开展在线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新冠疫情期间,依托高质量慕课资源,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场学习革命,不仅有效应对了疫情冲击,还推动了教学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等发生了一系列变革。通过基于慕课应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步课堂”等方式,为教育薄弱的西部地区高校提供了优质慕课资源、提升教学水平;通过数字技术模拟真实场景,建设了一大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联通大量就业信息和优质创新创业资源,有力支持和服务创业就业。

吴岩介绍,一直以来,中国大力推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为全球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资源。如建设了“爱课程”和“学堂在线”两个在线教学国际平台;积极推动“慕课出海”;中国清华大学等高校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智利大学等高校合作开设218门融合式课堂,实现学分互认。这些举措进一步增进国际间更加开放、包容的交流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还对教育数字化进行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论研究。吴岩介绍,去年,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发布了《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和《发展指数》,在国际社会引起热烈反响。这次大会发布2023年的《发展报告》聚焦数字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场景,将百余年来教育数字技术的变迁划分为5大阶段,预判了影响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6大支柱技术,提出全球携手应对数字变革的6项行动策略。今年的《发展指数》从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4个维度观察了47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以及全球300余所高校。这些理论成果将为各国了解和把握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需要运用数字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

吴岩指出,数字技术已经深入到教育的全领域,在为高等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如传统教育模式、人工智能鸿沟伦理风险、数字素养差距等问题都迫切需要高度重视并探讨解决方案。

数字时代,对学生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运用数字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学习生态。要推进学生更加公平地学、更加个性地学、更加便捷地学,让一根网线贯通南北,一块屏幕连通东西,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实现数字时代的“因材施教”,支撑构建时时处处人人皆可学的新场景。

数字时代,教师工作效率将空前提升,课堂呈现形式将更加多样,要助力教师减负、打造数字课堂、提升数字素养。通过普及智能教学工具,推进“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为教师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高校教师跨校、跨区域开展协同教学的探索实践。

数字时代,教育管理决策将从管理流程为主的线性化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扁平化、平台化转变,从“粗放式”管理走向“精准化”治理。因此,要想实现高效管理便捷服务、科学决策,就需要通过大数据及时掌握校园环境和师生动态,以数字技术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体验,构建大数据分析决策体系。

吴岩强调,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将势不可挡地推动传统高等教育进行深层次变革。在此背景下,我国要变革教育组织形式、教学模式评价机制,探索开放灵活的学分认定和学历、学位授予机制。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学情诊断和精准干预,构建“师—机—生”三元一体的教育新模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多维度、过程性、科学化评价。

 作者:徐艳红

责任编辑:吴涵炜 杨柳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23291.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2月22日 下午2:01
下一篇 2023年12月22日 下午2:22

相关推荐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聚焦思政热点难点问题 打造高职院校新质思政力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19年10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坚持大思政课建设理念,全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初步形成了课程建设不断完善、内涵建设不断增强、教学管理逐步规范、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的新格局。

    2024年5月3日
    700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两赛项将在青海举办

    记者近日从青海省教育厅获悉,7月起,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在北京、天津、青海等27个赛区全面拉开帷幕,其中大赛高职组“导游服务”赛项与中职组“电子电路装调与应用赛项”将在青海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教育部发起并牵头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行业、人民团体、学术团体和地方共同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综合技能竞赛活动,是职业院校落实“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重要平台,是“岗课赛证…

    2022年7月4日
    1300
  •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校赛总决赛圆满落幕

    大赛充分展现了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参赛者、现场观众纷纷表示,通过比赛直观感受到了职场氛围,也提升了自身能力和素养,对未来的求职有很大帮助。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内涵式建设,以“国之大者”指引“大有作为”,继续坚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始终,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新局面。

    2023年12月26日 院校动态
    1000
  •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聚焦教育强国建设 畅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12月7日至8日,由人民网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中国传媒大学、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共同牵头发起,联合高校、行业协会、相关企业等共同组建的全国融媒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暨共同体第一届理事会及由人民网主办,人民网教育频道、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承办的2023职业教育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举行。 会议期间,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接受了专访报道,现将相关…

    2023年12月15日
    700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双高计划”建设成果实录

    新的发展方位,赋予了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创新动力,学校坚守“职教报国、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卓越新南铁”总目标,破难点、抓重点、出亮点,为打赢这场提质升级的攻坚战提供了一系列值得分享和借鉴的经验。

    2023年12月25日
    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