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行动引领未来产业培育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根据《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未来产业主要聚焦于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领域。这些产业具备高技术附加值、强创新驱动力与广阔市场前景,代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方向,将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与以往的创新模式不同,“人工智能+”行动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根据《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未来产业主要聚焦于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领域。这些产业具备高技术附加值、强创新驱动力与广阔市场前景,代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方向,将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与以往的创新模式不同,“人工智能+”行动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源深度融合,推动跨领域的技术协同与创新,不仅加速了原有技术的突破,还能够精准识别和培育高潜能未来产业。

“人工智能+”行动为未来产业发展搭建技术底座

技术底座,是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为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系统运行提供核心支撑和基础保障的技术体系。“人工智能+”行动通过强化技术支撑和深化跨界融合,为未来产业发展搭建了极具发展活力的技术底座。

“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向纵深拓展,为未来产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人工智能+”行动通过推动智能感知、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深度应用,使未来产业在技术层面具备持续发展的稳固基石。例如,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基础技术,通过模式识别和数据分析为量子信息处理提供技术支持,优化量子计算中的数据处理过程,推动量子软件、量子云平台协同布置。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人工智能赋予机器人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增强其在现实环境中的适应性和智能化水平。

“人工智能+”行动与其他前沿技术的融合,有助于未来产业创新成果的孵化和技术迭代,进一步推动未来产业革新。“人工智能+”行动不仅依赖于自身技术进步,更在于与其他新兴技术深度融合,推动跨领域技术协同创新,加速未来产业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例如,量子计算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复杂模型和多维度优化问题上具有显著优势,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高效利用量子计算提供的算力,人工智能与量子计算的融合进一步推动量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在元宇宙中,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的结合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互动的虚拟现实体验。

“人工智能+”行动重塑未来产业商业模式

未来产业往往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前瞻性,这要求其商业模式不仅应具备突破传统经济形态的能力,还需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行动重塑未来产业商业模式的核心在于,构建平台化运营模式、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和以数实融合为导向的商业逻辑。这种模式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和动态调整资源配置,并通过创新应用场景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

“人工智能+”行动激活未来产业的平台化运营模式。“人工智能+”行动使未来产业的商业模式不再局限于单一企业的价值创造,而是通过平台模式连接开发者、供应商、用户等参与者共同创造附加价值。例如,元宇宙的商业模式正逐步从单一应用开发转向多元化平台建设,涵盖虚拟资产交易、社交互动、数字商品购买等功能模块,形成集成化和强互动的平台。平台化结构在打破行业边界的同时,推动未来产业各参与者之间的持续价值共创,实现共享资源和协作创新。

“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未来产业对个性化用户需求的精准响应。人工智能以数据驱动的方式重新定义用户需求的满足路径,通过强大的数据处理、优化决策与系统整合能力,为未来产业提供精准响应个性化需求的技术支撑。例如,在脑机接口领域,人工智能通过实时收集与用户互动的大量数据,不仅能实现基于生物信号的定制化治疗方案或辅助服务,还能根据用户健康状况等个性化因素调整服务内容,有效提升用户体验。

“人工智能+”行动通过数实深度融合显著改变未来产业价值传递方式。“人工智能+”行动是连接数字世界和实体经济的桥梁,打破了传统的价值链结构,推动价值获取、传递和创造的模式创新,使得企业在生产、营销、销售、服务等环节实现更高效和可持续的价值传递。例如,人工智能促使未来显示技术将虚拟内容与现实世界结合,改变了传统的交互方式,应用于娱乐、教育、医疗等领域,可以提供更加沉浸式和互动性的体验。

“人工智能+”行动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

产业链供应链是产业发展中实现资源配置、生产协同与价值传递的重要体系。“人工智能+”行动赋能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在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能力与适应性,使其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实现跨领域和跨环节的高效协同与价值最大化。

“人工智能+”行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打造未来产业开放的上下游关系。通过人工智能的高效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能力,未来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将打破传统线性生产模式,推动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与协同创新,形成更加开放、灵活的产业链体系。例如,在生物制造领域,人工智能可以优化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物流配送等环节,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交付时间。在未来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不仅可以优化数据传输路径,还能在不同层次协调网络资源,确保各环节顺畅运作。

“人工智能+”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可预测性与可追溯性。“人工智能+”行动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实现对产业链供应链的精准预测和优化,从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率和响应速度。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产业的应用还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可追溯性,例如,在新型储能领域,实时监控电池制造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通过数据分析提前预测潜在质量问题,从而减少风险和浪费。

“人工智能+”行动深化人机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效率。人机协同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例如在人形机器人和脑机接口领域,机器人可以与人协同完成重复性、危险性高的工作,并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分析劳动者动作和环境数据进行自我优化。脑机接口技术也为人类与机器的深度协作提供了新的可能,可以通过脑电波控制机器人执行精确任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数字创新生态建设

数字创新生态是指由企业、国家实验室、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组成,聚焦于前瞻性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多方协同创新和利益共赢的价值网络。“人工智能+”行动以生态思维加强未来产业各主体的协同发展,推动未来产业的迭代升级以及科技创新的扩散,助力未来产业数字创新生态建设。

“人工智能+”行动推动未来产业生态中不同利益相关者互惠共生,形成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在未来产业生态中,利益相关者基于互补与共赢逻辑,增益未来产业生态的整体价值,实现协同发展。“人工智能+”行动贯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全过程,基于海量数据帮助各利益相关者预测前沿技术创新的发展轨迹,并辅助决策数据、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最优组合,在充分释放原创性科技成果商业价值的同时,构建协同共赢的数字创新生态。

“人工智能+”行动拓展未来产业生态的数字创新边界,打造融通发展的创新联合体。“人工智能+”行动基于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等技术精准匹配数字创新生态中各参与者的创新需求,不断拓展未来产业创新边界,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例如,生物医药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围绕人工智能、脑机接口与医疗智能制造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发挥先行探路和引领示范作用,并通过建立产业孵化平台与共性技术平台带动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

“人工智能+”行动有助于实现多方参与的未来产业数字创新生态的有效治理。“人工智能+”行动作为一种新型科技创新组织模式,以脑机接口、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深地深海等未来产业渗透医疗、教育、能源、文化等领域,吸引更为广泛的社会公众加入数字创新生态中,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带来社会效益。当未来产业偏离正常发展路径时,社会公众可以进行纠偏,联合政府和行业协会等施加压力,有效监督和规范不当行为,使科技创新成果真正契合社会公众新的需求,有效提升社会福祉。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未来产业正处于孕育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未来产业风险识别体系和监管机制。在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的过程中,应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应用的风险研判系统和科技伦理的审查制度,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立法,保障未来产业的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效益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未来产业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作者:焦豪,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51383.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6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5年1月11日 下午11:52

相关推荐

  •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部署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督导检查

    为督促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于2月17日印发通知,部署对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通知明确,此次督查范围为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以及教育部属各高等学校。主要督查三个方面:一是组织领导情况。重点督查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制定工作预案、“一把手”坚守岗位、领导班子成员靠前…

    2020年2月18日
    700
  • 期待职业院校成为“学习者中心”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训练学习者、开发学习者,“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重要任务。部分职业学校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人才培养任务,有时不得不沿用普通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招收同年级段学生、在同一地点、用同一教材、用同样方式批量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种做法契合传统工业时代对人才数量的需求,但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这种做法无法尊重个体差异,不能因材施教,只能被动灌输知识,…

    2024年2月19日
    800
  • 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国发〔2024〕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优化和扩大服务供给,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服务消费需求,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服务业开放,着力提升服务…

    2024年8月5日
    700
  • 从历史与现实双重维度践行教育职责担当——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有感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是教育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坚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做到从历史与现实两重维度看教育、抓教育、办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整体提升教育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描绘好新时代贵州改革发展新画卷贡献更大的教育力量。树立贯通古今的大历史观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的…

    2021年12月28日
    800
  • 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

    2021年7月27日
    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