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专业群积极响应这一要求,基于全人格育人理念,坚持“人人皆可成才”的价值取向,聚焦专业课程教学中“素质目标泛化难以评价、学生学习内驱力激发不够”等问题,探索了基于“能力素养集”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和方法,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引导学生走向技能成才、技术报国之路。
二、主要做法
(一)构建“能力素养集”,实现能力素质显性可测专业群对接汽车零件制造产业链各环节岗位需求,以健全人格为基石、工匠精神为主线,校企共同构建以共性技术为主体、关键工艺为重点的能力标准体系;构建将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准则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的素质标准体系;构建课程思政指标体系,并对各观测点的具体行为进行量化赋分,融合集成课程项目→任务→子任务“能力素养集”,实现素质能力显性可测和素质培养的可操作。同时,以“能力素养集”为遵循,以企业项目为载体,运用建构主义理论,重新序化知识体系,开发能力“递进式”学习项目,实现素质能力有效承载。
《冷冲模设计与制造》课程内容设计图(二)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满足高效学习按照学校“一专业一名企”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专业群与企业合作共建“资源协同体”,对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进行数字资源的开发、应用和共享;通过AR/VR技术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联系,激发其职业兴趣;利用虚拟仿真平台,解决专业实训教学中的难题;打造立体化数字教学资源体系,助推学生实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三)开展“四策略”行动导向课堂,实现深度学习采用分组和集中相结合、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依据真实生产流程,创设符合岗位生产规则的教学流程,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课前预学、课中研学、课后深学”三个步骤及“明任务、探新知、研方案、练仿真、实动手、作评价”六个进阶式的学习过程;实施“学习过程凸显体验、过程评价凸显自省、师生关系凸显信任、人格塑造凸显自信”的“四策略”行动导向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实现生生师生有效互动、深度学习。
“三步六过程”进阶式教学过程示意图(四)设计“双线驱动”思政体系,激发职业使命任务实施中,通过案例渗透、实践体验、话题讨论等方式,以“掌握设计技能、铸就精益匠心、投身技术报国”的职业认同和职业使命为内驱力,激发学生争做智能制造的生力军;同时,培养学生成为模具设计工程师的必备专业素养—融合创新、精益求精、社会责任,具备设计难关“能攻克”、精度检测“能落实”、调试维护“能用好”的专业能力,以此为外驱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勇当模具设计工程师的职业使命和坚定信念。形成内驱拉动外驱、外驱推动内驱的“双线驱动”思政育人路径。
“双线驱动”思政体系示意图(五)实施“融合式”综合性评价,激发学习内驱力专业群基于“能力素养集”,构建“融合式”过程性评价体系,以数字化全面赋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第一,评价主体多元化。由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和学生共同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等。第二,评价指标立体化。从活动参与、行为表现、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多维度构建开放性评价指标。第三,评价方式综合化。针对学生成长轨迹制定过程考核方案:课前诊断性评价用于明状态、显不足;课中形成的评价可以用于找问题、促改进;课后增值性评价用于看发展、知进步。综合性评价用于显成效,有效衡量目标达成情。“融合式”过程性评价体系示意图
三、成果成效
(一)育人成效显著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充分认可,企业满意度达90%以上。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4项,获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二)教师团队成长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家规划教材7部;《冷冲模设计》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获国家精品在线课程2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三)示范效果明显全人育人模式现已推广到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全国11所职业院校,280余所高职院校学习借鉴,示范辐射效果明显。
(来源:史琼艳。原文:基于“全人格”育人理念,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现修改了题目)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