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谋海济国”的高层次海洋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与实践
2022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历次学科评估均居首位)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针对海洋强国建设亟需的创新人才短缺问题不断发力,强化人才培养改革。多年来,基于深厚积淀与领军地位的海洋学科,从筑牢谋海济国思想基石、重构知识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创建引领性的海洋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平台三方面持续创新与实践,构建了高层次海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大批以“谋海济国”为使命的创新人才。
一
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具体方法
1.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谋海济国的价值引领尚未有效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2)多学科综合知识欠缺,跨学科人才培养不足;
3)高水平的海上科研训练平台与系统实习实践匮乏。
2.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创建海上思政、实践思政与导学思政有机融合“谋海济国”价值塑造体系。创设“东方红”系列科考船行走海上思政课堂;改革思政课教学,实施实践思政;深化导学思政,将思政有机融入学研全过程,促进学生弘扬“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的“东方红”(海洋)精神。
创建从认识海洋到经略海洋完备的学科生态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工程、海洋发展相融合的“大海洋”学科生态。4次迭代升级培养方案,重构科学-技术-工程一体化“大海洋”知识体系,创新培养模式:一是重塑国际先进的理工融合“大海洋”课程体系;二是打造具有挑战度的国际一流课程;三是建立预警分流机制;四是制定分类多维的学位授予标准;五是重构奖助体系。
创建引领性海上实践与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平台。创建“东方红”系列科考船、南海立体观测网和深远海观测系统等国际顶尖海上科研实践平台,国内唯一陆海空科教实训平台,使研究生在国内外不同学科和职业背景的一流导师组指导下,在上述平台深度参与重大项目,在海上实验室特殊载体与艰险环境中,开展前沿教学、系统科研训练与实习实践。
二
成果的创新点和实践推广应用效果
1.成果的创新点
1)在海洋科考的生动实践中塑造“谋海济国”价值追求。构建了“谋海济国”价值塑造新载体,传承弘扬红船精神。
2)在“大海洋”系统中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突破了传统海洋科学在二级学科框架下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工程、海洋发展相融合的完备“大海洋”学科生态。
3)创建面向未来的深远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了深远海人才培养平台匮乏、实践不足的瓶颈,创造性地打造国内唯一的系统化深远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前瞻性地培养能够参与未来深海新疆域拓展与开发的人才。
4)完善科教产教协同育人新机制。创设未来海洋学院,优化以课程质量提升和国际导师组为核心的“3+1+1+4”本硕博贯通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从学科框架到课程体系、从建立优选机制到实施优质培养的全过程模式改革。创设三亚海洋研究院,打造教学实践专用、产教融合的陆海空一体化实训平台,构建学科深度交叉的高层次复合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2.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基于本成果,牵头完成国家海洋科学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等系列纲领性文件,指导全国海洋人才培养;海洋科学历次学科评估均居首位,培养出大批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建立了海洋强国建设亟需的创新人才培养范式,在上海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50余所高校院所推广借鉴;天津大学等20余所高校院所的2万余师生在科考航次中弘扬“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的“东方红”(海洋)精神;部分成果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5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