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短板,找准高职高质量发展着力点

学生对教育的满意度是反映学校办学情况的“晴雨表”,开展教育满意度调查,有助于学校诊断和改进工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课题组日前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63所高职院校毕业年级学生开展了第三轮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万余份。调查结果显示,高等职业教育总体满意度有所提高,类型特征更加凸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中部地区满意度最高,东部地区紧随其后,西部地区…

学生对教育的满意度是反映学校办学情况的“晴雨表”,开展教育满意度调查,有助于学校诊断和改进工作。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课题组日前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63所高职院校毕业年级学生开展了第三轮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万余份。

调查结果显示,高等职业教育总体满意度有所提高,类型特征更加凸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中部地区满意度最高,东部地区紧随其后,西部地区满意度最低;“双高计划”院校教育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高职院校。调查发现,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态势。

满意度多项指标

得分创历史新高

师德师风获高职学生的高度认可。在学生最满意的前五项中,有两项均与师德师风相关。学生认为教师对待工作尽职尽责,并且他们愿意视教师为学习榜样,两项分别为84.20分和81.20分,排在最满意项目的第二位和第四位。开放题分析发现,学生认可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他们“理解、尊重、感激”教师,师生关系融洽。

企业支持并参与教学的效果得到学生肯定。学生非常认可企业对学校教学提供的支持,校企合作效果良好。来自行业企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学生的充分认可,在连续三轮调查中满意度均较高,本轮调查该项为81.04分,得分创历史新高。主观题分析发现,学生非常认可“企业的技术和设备”,他们“非常珍惜去企业实践的机会”,并且“期待学校与企业联合举办创新性活动”,认为“企业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的发展路径取得较好成效,企业参与教学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

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及实训设备的满意度较高。实践教学是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灵魂性内容。本次调查显示,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和设施设备获得学生认可,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机会有保障。学生认为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训等操作课数量足够,而且实习实训的设施设备能够满足专业学习需要,两项分别为80.65分和79.71分,均为满意度较高的题项。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两轮调查中,学生认为学校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不够合理,动手操作机会不多。本轮调查发现,以往“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的现象有所改善。

“百万扩招”未引发学生对高职办学条件的满意度下降。高职院校的校园基础建设能够满足学生需要,且比前两轮满意度小幅提升。具体而言,学生对学校的学习场所满意度较高,信息化建设效果良好,两项得分为80.11分和79.61分,排在最满意项目的第八位和第十位。与前两轮调查相比,学习场所的满意度排名有所上升,信息化建设效果首次进入学生较为满意题项。2019年以来,高职院校受扩招政策影响,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出现小幅下跌。但本轮调查显示,学生满意度并未受到这一政策的明显影响,且有所提升。整体上看,高职院校的基础建设能够承载扩招政策带来的生均指标下降压力,办学条件为学生带来了良好的体验。

疫情背景下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稳定且满意度较高。学生普遍认可学校疫情以来的教学和课程安排,该项为82.84分,排在最满意项目的第三位。开放题分析发现,学校在疫情期间采取了“封闭式管理”“及时通报”等措施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与前两轮调查相比,疫情以来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有所提升,该项为80.97分,满意度排名第六。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得到普遍认可,为学生身心健康提供了保障。

找准发展短板

提质培优着力点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态势积极向好,但调查中发现了高职院校的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内容还需不断更新和优化,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还需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效果有待加强,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值得关注。结合调查中师生反映突出的问题,课题组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第一,优化课程内容,推动实践教学“内涵式”变革。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课时和设施设备得到高度认可,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应更加重视课程内容的优化,促进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一是坚持“德技并修”。调查显示,目前学生“能工巧匠”的信念培育有待加强,在实践教学中需充分挖掘与行业、专业密切相关的特色案例,丰富课程思政的实现形式。二是强化理论基础。对实践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进行系统梳理,并在课程内容中加以补充,纠正实践教学过度强调“实践性”的现象。三是加快更新速度。在教材更新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更有必要加快课程内容的更新,使课程内容充分体现行业发展的新动态。

第二,对接企业需求,促进校企合作走向深入。一是规范双方契约关系。校企之间需通过签订合同建立法律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二是对冲合作风险。鼓励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探索为企业提供所需资源的路径,以对冲企业付出的成本及合作中的风险。建议针对校企合作设立风险基金,对合作造成的风险损失进行适度补偿,增强双方合作动力。

第三,增强师能师技,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对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撑。目前,“双师型”教师具有专业理论强、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弱的明显特征。在强调“双师型”教师数量占比的同时应重视实践能力的提升。一是完善校企互派共建支持政策。可通过购买服务、设立专项补贴等手段激励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二是构建“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以能力为中心,构建全方位“双师型”教师评价体系,特别要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三是合理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针对“双师型”教师制定专门的职称评聘标准,并在工资、评优评先、培训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

第四,强化数字应用,推进信息化建设软实力升级。调查发现,高职信息化建设存在应用效果有待提升的问题。一是面向需求优化平台。引导学校根据实际需求和管理特点开发特色化信息系统,与企业合作共建数字平台。二是加强运行维护管理。鼓励学校引入外部资源参与信息化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时更新数字资源,优化应用性能。

第五,培育可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向持续发展目标跨越。一是厘清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目标要求高职教育不能止步于就业,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回归对人本价值的关怀。二是强化能力培养的过程管理。可通过试点的方式在“双高计划”院校优先开展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画像”,对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进行追踪,助力学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可迁移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本研究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21年度公益金重大项目“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的研究成果,负责人马涛,执行人张男星)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953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11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2年4月12日 下午1:18

相关推荐

  • 各地为办好农村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出实招强师资增投入 育人才保障足

    核心阅读为办好农村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各地想办法、出实招:加大资金投入,组建教育集团,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质量;支持保障特殊教育,提高残疾学生资助水平;根据就业前景和市场趋势,改革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村里就有好学校城里资源能共享明亮宽敞的教学楼,干净整洁的校园,蓝天白云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校园内高高飘扬。在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东南山区的王滨希望学校内,孩子们正在操场上快乐地玩…

    2021年3月16日
    800
  • 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谈话时强调,“要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这为加快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进入…

    2023年10月31日
    800
  • 如何正确看待普职分流

    “双减”政策落地后,部分家长开始审视过重学习负担对孩子身心的伤害,但也有不少家长依然在为“鸡娃”奋战。厦门某小学家长林女士对记者表示,面对全市中考要将近半学生分流至职业学校的情况,自己很难不焦虑。林女士并不是孤例,在一些家长眼中,决定孩子是上普通高中还是上职业学校的中考,比高考的竞争更加激烈。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后,普职比大体相当这一政策已经推行30余年。近年来,为何许…

    2021年10月12日
    1000
  • 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教师立身之本——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提升平行会议观察

    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特别报道“教育数字化离不开人的作用,尤其是教师的作用。这里的教师不是传统的教师,而是具备数字素养,具有人机互动、人机协同能力的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终身教授袁振国表示。教育数字化战略是教育创新的抓手,是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如何促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如何推动教师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力?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已迫在眉睫。1月30日,在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教师数字素养与胜任力…

    2024年1月31日
    700
  • 山西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

    山西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在增加经费的同时,减轻事务性负担。《意见》提出,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属转制院所等领域,率先开展稳定支持科研经费提取奖励经费试点工作,试点单位可以从稳定支持科研经费中,提取不超过20%作为奖励经费,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奖励经费的使用范围和标准由试点单位自主决定。高校、科研…

    2022年3月30日
    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