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专业群“三个建强” 高质量推进国际化办学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高水平“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群”以“三个建强”积极推动面向东盟国家院校的茶领域合作办学进程,推动国际化办学高质量发展。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高水平“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群”以“三个建强”积极推动面向东盟国家院校的茶领域合作办学进程,推动国际化办学高质量发展。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专业群“三个建强”  高质量推进国际化办学

图为学校“丝路茶学院”品牌发布会

建强质量机制,内涵建设抓关键。一是抓专业群建设。专业群以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为核心专业,对接广西茶产业绿色种植、标准化加工、品牌整合推广、茶旅融合发展、营销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培养新业态下茶产业链发展所急需的制茶工匠、品牌策划及营销等方面的职业化、专业化人才,服务广西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二是抓专业群课程体系总体架构。建立茶学院,梳理茶全产业链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以“底层共享、中层互选、上层融通”为指导思想重构茶专业群课程体系总体架构,确保专业群间人才培养“相对独立、相互沟通、复合交叉”。三是抓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聘请陈宗懋、刘仲华2位院士担任顾问,引进17名教授、大师。建成国家级六堡茶大师工作室3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茶叶产业化发展科技创新团队1个。获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师1人、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人,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二等奖以上6项。四是抓新型产教融合教材建设。建成“中华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校企合作编写出版专业群教材15本,其中新形态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10本,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本,立项广西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2本;制定融入新技术、新标准、非遗特色化课程标准27门,入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自治区级品牌课程3门;开发东盟茶文化双语课程资源8门,推广应用至4所东盟国家学校。五是抓平台建设。学校牵头组建中国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全国茶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其中,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入选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建成现代制茶工程中心等5个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六堡茶精深加工实验室1个,成立广西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组建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团队各5个。六是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依托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开展社会、教师能力培训项目5项,开展中高本衔接试点2个。校企共建专业群高水平国家级实训基地、自治区级特色实训基地各2个。充分发挥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效应,深化“一徒多师、轮岗轮训”培养模式,《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多元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探索》荣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入选2021全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金平果”2022高职专业群综合竞争力评价排行榜显示,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群在全国246个高水平专业群中排名31,位列全国同类专业群第1位。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专业群“三个建强”  高质量推进国际化办学

图为“丝路茶学院”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合作与发展研讨东盟国家参会嘉宾合影留念

建强服务机制,科教融汇提质升级。一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广西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团队服务22家中小微茶企,提供25项技术升级服务,打造经营品牌100多个;开展非学历社会培训1.3万人次,改造中低产茶园10000亩,建立优良茶树示范基地800亩,技术服务茶园面积3.2万亩,为企业增效、茶农增收达3.7亿元,实现全村脱贫摘帽。打造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取得广西科技进步奖2项,“提高农民职业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案例入选2021中国职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典型案例。二是服务广西千亿元优势特色茶产业发展。建成国家级六堡茶大师工作室,聘请9名六堡茶非遗传承大师,选育六堡茶优势新品种、新品系3个,打造广西苍梧县核心产区茶园面积6000多亩,茶园生态栽培示范基地1个,辐射带动5万亩以上。融汇中国六堡茶杜超年科学精准发酵重点实验成果,建成六堡茶精深加工实验室1个,创新六堡茶冷发酵和高香六堡茶加工新工艺,主导制定广西六堡茶团体标准3项,获授权六堡茶专利5项,完成六堡茶品牌策划5项,被授予六堡茶产业人才培养后盾单位。三是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以“中文+农业技术”全新发展思路,技术团队先后为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相关企业行业提供亚热带特色作物、茶叶种植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超过300人次接受培训。依托现代制茶工程中心等5个高水平实践教学面对东盟国家培训2.1万人次,学习参观达5000多人次。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专业群“三个建强”  高质量推进国际化办学

图为由广职院牵头成立的全国茶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于2023年9月15日正式成立

建强共享机制,夯实国际化办学基础。一是共建共享教育载体。与印度尼西亚茶叶与奎宁研究所、泰国国立皇太后大学、斯里兰卡乌瓦威拉萨大学、越南北方山区农林科学院共建“丝路茶学院”4所,开展云端学术交流、课程培训、合作研究等国际交流活动。“丝路茶学院”品牌于2023年正式向全球发布。二是共享教育平台。利用“丝路茶学院”、CATECP(中国—东盟技术教育合作平台)、中国—东盟职教云平台、“智慧职教”四大平台,面向东盟打造双语茶文化特色课程资源。建成《中华茶艺》、《中华黑茶·六堡茶》、《坭兴陶》等13门国际课程资源,形成一整套包含中英视频慕课、课程PPT、答疑大纲以及标准配套习题的茶业国际学习资源。三是共享交流平台。举办“丝路茶文化大师讲堂”系列讲座21场,邀请泰国、印尼等多国茶学专家就茶叶种植与管理、加工与销售、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等问题进行线上研讨。应海外合作院校师生邀请,专业群教师开展中-泰共茗品鉴、中-斯绿茶加工与审评、中-马茶叶与中华饮食文化等18次云上工作坊活动,促进中外茶文化交流与互鉴。四是共享国际产教融合平台。举办第一届中国—东盟茶业职业教育合作论坛,携手国内涉茶院校和“一带一路”国家学校、企业、行业协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开展茶产业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学术和人文交流,吸引90余名国际学生报名留学广职。2019年,成功入选“中国—东盟职业院校特色合作项目”。

作者:邓洪燕

责任编辑:陈晨 杨柳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9051.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月9日 上午8:50
下一篇 2024年1月10日 上午11:06

相关推荐

  • 龚小勇:主动作为 走出产教融合发展新路子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龚小勇接受了中国教育在线的专访,其就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重庆、内蒙古两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等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023年12月13日
    800
  • 从“中国船说”中感悟改革的力量——第八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动2024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教育活动深入落实。

    2024年10月23日
    700
  • 拓展“三个维度” 做大“一个平台” 临沂职业学院打造产教深度融合共同体

    近年来,临沂职业学院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三融合三协同”工作要求,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以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为“主抓手”,不断拓展融入企业、对接产业、服务地方“三个维度”,做大做强科创研“一个平台”,进一步打开产教融合新空间,打造新质生产力所需的技能储备、人才涵养的孵化器,精准培育适用型人才。

    2024年7月5日
    800
  • 王英武:深化产教融合 共育技术技能人才

    开展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2023职业教育论坛召开前夕,呼和浩特市商贸旅游职业学校校长王英武接受了人民网记者专访。王英武表示,“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职业,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部分,学校特别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生产领域最新的生产流程、生产标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引入到职业教育当中,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实用技能。”王英…

    2023年12月6日
    900
  • 00后闪亮世界技能之巅——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冠军掠影

    ①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精细木工项目冠军邵茹鹏(左),家具制作项目冠军李德鑫(中),木工项目优胜奖获得者王纵横(右)。受访者供图②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数控铣项目冠军周楚杰在比赛中。受访者供图③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移动应用开发项目冠军杨书明。受访者供图最近一段时间,一群00后“刷屏”了。这群凭借高超技能攀上世界技能之巅的年轻人,成为聚光灯追逐的焦点,被世界“看见”。9月中旬至11月下旬,2022…

    2022年10月31日
    1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