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卢金宝连续第二年留校,即将大三的他,今年依旧选择去到淳安县大墅村开启他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在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有超过八成的实践队伍选择了浙江省的乡村作为他们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地。这意味着,有近300名来自不同专业的商院大学生将在这个盛夏,一同跨越“浙”里的青山绿水,共赴一场“乡约”。在“今天,你city不city?”成为社交网络热词的当下,乡村,凭什么承包这群年轻人的暑期?也许,我们可以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一些线索。
“又来啦!”刚到村口,民宿老板就认出了卢金宝。他们的相识源于去年的暑假。上一次来大墅村,他和他的团队是来做民宿产业调研的。“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地红色旅游业发展很快,民宿数量不断增加,但90%以上都是个体散户,成体系成规模运营的连锁民宿不多,参差不齐的设施标准和服务水平极大地影响着游客的体验感。从提升整个乡村民宿产业质量的角度看,自己施展才能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卢金宝认为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岗位在城市会集中一些,但竞争也很激烈。而随着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这里可能有更多的机会。于是今年7月,他和团队成员再次踏上了前往大墅村的旅途,寻找可能成为那片能够自由筑梦的“蓝海”。
如果说乡村可以充当拓展职业路径的望远镜,那么它更是一方夯实技能的试炼场。
张凌吉所在的团队主要成员都来自校团委“青漾”新媒体中心,可能是学生记者的“传播嗅觉”使然,当看到了建德市发布乡村振兴大赛“寿昌909好吃节”专项赛题时,一群人扛着“长枪短炮”一路“杀”到了寿昌镇。
“我们特地挑的晚上去的寿昌,这样能很直观地看到整个夜市的场景。”张凌吉觉得很意外,在她的印象里,9点以后的乡村,只剩虫鸣,但这里却人声鼎沸。这也是乡村夜经济给他们的第一次惊喜。“909好吃节已经办了好多届,但是主要消费人群还是以本地居民为主,对于我们这样周边城市的年轻消费群体的带动还比较小。”这是张凌吉团队经过调研之后的得到的结论,他们要为此设计一套可行、经济的活动策划方案,采访、摄影、剪辑、策划、设计……整个团队正在日以继夜地准备。
“自己将来想从事新媒体运营相关的工作,技术就得靠练,练了才可能有好的作品。”而乡村给到张凌吉的就是把创意大胆付诸行动的机会以及让作品得到市场检验的机会。
山的那边,是海。
浙东的海面上,岛屿星罗棋布,就像小说里写的那样,“像是洒在海上的珍珠,透露着星光点点……”
一些偏安一隅的小岛上居住着不少古稀老人,解决偏远海岛社区老人照料问题以及建立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一直是近几年完善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
来自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工程学院的学生谢东坐了三个多小时的大巴,又倒了两个半小时的船,终于到达了嵊泗,这次他来的目的是为独居老人安装摄像头。这项“工作”从他的学长们开始已经坚持了4年,今年这个“接力棒”交到了谢东手里。
“他们在外务工的家人通过这个摄像头就可以跟村里的老人孩子随时对话沟通,只需要打开手机App即可实时看到家中的一切。”这个功能也为社区工作人员更好更及时地为老人们提供帮助提供了技术支持。安装完摄像头之后,谢东他们还会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帮老人们把坏了的小家电也修了。“平时跟一些电子元件打交道,再加上在课堂和企业的实训,我早就是个‘熟练工’了。”谢东笑着说。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鼓励学生深入农村,服务农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需求、用内心感受时代脉搏。今年暑假,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院两级团队共派出有61位辅导员、教师党员围绕10个重点方向,带领354名同学奔赴杭州周边、绍兴、宁波、温州、丽水等17个省内县市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此外,大一大二10000余名在校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返回全国20多个省市投身到“返家乡”社会实践中,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袁子霄 秦蕾 宋庆庆
责任编辑:席树芃 杨柳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21392.htm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