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职业教育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这一重要论述启示我们,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实践的总结和概括,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是对发展什么样生产力的精准把握和科学规划,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守正创新。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升。职业院校要明确类型定位,着眼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更好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把握新质生产力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
 
马克思认为,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来源,其现实表现是科学发现与生产过程互为手段。“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而科学反过来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即所谓职能。”科学必须转化为技术并应用于生产,才能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转化过程离不开人的能动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科技创新人才,也需要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职业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中发挥枢纽功能,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联结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适应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和突出类型定位,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中找准方位,做实做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源源不断输送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是紧贴新质生产力对产教融合的新要求,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体现,也是职业教育社会适应性的核心指标。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这既为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创造了良好机遇,也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纵观人类发展史,生产力的每一次跨越发展都与科技突破紧密相连。科技发展创新形成的关键共性技术,在产业领域形成多场景、多领域应用,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过去,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往往不是同步发生的,在时间上会有较长间隔,为教育留有足够的人才培养适应周期。现在,两者几乎同时发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快速与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催生产业新形态、新业态。因此,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要以产业升级为方向,服务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探索实行院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机制,围绕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协同育人,使关键共性技术与劳动者素质提升紧密结合,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
 
三是立足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新要求,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无论是生产力要素量的增加,还是实现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质的跃升,劳动者在其中都起着决定性作用,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当前,我国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高质量发展时期。犹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描绘的:“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把握新的时代方位,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以高质量人才培养推进劳动者要素的跃升,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引领,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大力培养以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工程技术人才和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技术工人,形成一支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劳动者大军。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培养和激发劳动者在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中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以更加多维的知识结构,更加熟练掌握先进制造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融合应用而孕育出的新型生产工具,面向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迸发出更强大的现实生产力,适应和展现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四是回应新质生产力提出的创新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突出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可以说,科技创新水平及其在产业创新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质态。一般来讲,科技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促进生产工具迭代升级,二是推动生产工艺过程变革,三是改善自然条件并突破资源的稀缺性。职业教育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关键。一方面,要围绕生产工具创新应用来着眼。特别是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非实体形态生产工具的广泛应用,极大丰富了生产工具的表现形态,需要学生站在生产工具的技术前沿,熟练应用日渐丰富的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推动生产活动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围绕劳动对象变化来拓展。得益于科技创新的广度延伸、深度拓展、精度提高和速度加快,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大大拓展。生产空间走向深海深地深空,生产流程走向智能智造,生产范式从规模生产转向规模定制,需要学生敢于面对纷繁迭现的劳动对象,善于作为,不断突破劳动对象固有属性的制约。因此,创新创造能力是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内在要求,是职业教育必须久久为功之处。职业院校要适应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求,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实践创新取向,培养长于运用、善于开发新型生产工具的劳动者,造就面向新型劳动对象、劳动领域的敢闯善为的生力军,展现职业教育的大有作为。
 
(作者:杨建义,系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72136.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14日 下午7:38
下一篇 2025年1月17日 上午11:59

相关推荐

  • 迁安职教中心(技师学院)深耕校企合作 打造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2019年2月26日,迁安职教中心与河北鑫达集团隆重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本着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河北鑫达集团副总裁李术东、办公室副主任王爱军、董事办人才培养办公室副主任兰志英、河北鑫达钢铁有限公司人资企划处处长吕连升、唐山天茂(荣信)实业有限公司人资企划处处长董宁波、天津天道实业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薛立平、迁安职教中心校长凌志杰、副校长玄远程、陈小宝及相关人员出席了签约仪式。

    2019年2月28日 院校动态
    600
  • 滨州职业学院五条举措推进国家“双高建设”计划

    新华社客户端济南7月1日电 山东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公众号山东教育发布日前就推进创新高地和双高计划建设采访了滨州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杨光

    2020年7月1日
    600
  • 来到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职教周活动现场 你将会get到以下福利

    你所期待的2017年南京市暨秦淮区职业教育活动周将于5月13日在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拉开大幕,南京市教育局、秦淮区政府、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南京市各职业学校都在做大量的筹备工作,小编今天就透露一下,来到职教活动周现场,你将会get到以下福利!

    2017年5月10日 院校动态
    600
  • 校内技能大比拼 排兵布阵备国赛

    2013年11月29日,北京工业职业学院在综合楼7层速录实训室举行了“‘亚伟杯’速录技能大赛”。学院特别邀请北京市速记协会秘书长廖清、北京市速记协会培训中心主任杨凤妍担任大赛评委,确保了比赛的公正有效。社会科学系各个年级的法律事务、法律文秘和法律文秘速录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此次技能大赛。

    2013年12月5日 院校动态
    600
  •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团支部集体舞大赛

    11月17日14时30分,由院团委主办的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届团支部集体舞大赛在瑶湖校区风雨球场隆重举行。莅临本场活动嘉宾有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寿兵,学工处处长丁莉英,院团委书记鲁震霆,机电工程分院副院长黎挥宇,经济管理分院副院长刘康,电子与信息工程分院副院长周玫,建筑与艺术分院副院长刘水英,中专部副主任何俊以及各分院团总支书记。

    2015年11月20日
    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