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装备制造类专业数字化升级

■关注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核心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不久前印

■关注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核心组成部分。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不久前印发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目录》),服务与对接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引领掌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质量培养。

《目录》解读:

服务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求

统筹专业目录结构,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目录》调整以高职专业目录层级架构为基础,按“专业大类对应产业、专业类对应行业、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基本原则,形成统一对应的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三级三层架构模式,有利于理清职业教育基于产业、行业的专业架构体系与脉络,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职业教育与产业链对接的供给侧改革。经修订,装备制造大类专业从数量上确定了“保持中职专业适度增加,高职专业数量总体稳定,职业本科稳步增加”的整体调整原则,确定中职专业30个,高职专业68个,职业本科专业28个,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

统筹“中、高、本”专业衔接,推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目录》从面向的职业岗位群逐层提升,培养目标和规格逐层递进,人才定位有机衔接,形成纵向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以机械设计制造类为例,通过修订,中职“机械加工技术”等9个专业均实现“中、高、本”路径贯通,高职“机械设计与制造”等20个专业均实现与6个职业本科衔接。

契合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突出人才支撑功能。《目录》修订对接制造强国战略和区域现代产业体系,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面向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破解“卡脖子”关键技术的人才需求等,系统梳理新职业场景、新职业岗位对技术技能人才新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和优化相关专业。例如,对接我国优势产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装备类高职专业调整比例达到80%;针对大国重器中国高铁,新增“高速动车组制造与维护”专业;围绕新工艺、新技术引入形成的新产业需求,新增高职“工业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专业;围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形成的新技术需求,新增高职“智能机器人技术”专业;增材制造技术是当前引领制造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之一,2020年国家新设“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操作员”这一职业,围绕新职业需求,新增高职“增材制造技术”专业。

对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专业名称与内涵同步优化。《目录》对接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对专业内涵重新定义,更新专业名称。据统计,《目录》中20%的装备制造大类高职专业名称体现“数字化”“智能化”等要素,85%以上的装备制造大类高职专业简介中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中体现“数字化”“智能化”等专业内涵,而职业本科专业名称体现“数字化”“智能化”等要素的比例高达40%,体现职业本科高层次、高起点、高要求的特点,职业本科专业设置偏向装备制造业急需的“高精尖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目录》落地:

“四新”入专业引领“三教”改革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国家文件要求,到2035年要建成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国职业教育模式要走向世界。时不我待,《目录》的落地工作,要有责任感,更要有紧迫感。我们要以前瞻性的专业名称,引领先进职教理念的形成,并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提升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国家及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与需求是专业建设的逻辑起点,高职院校要研究国家、行业和地方的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优化专业结构和院系布局,凝练办学特色,促进专业名称与内涵升级,引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更好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

要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落实职业教育“中、高、本”的无缝衔接,进一步厘清各专业“中、高、本”人才培养定位,系统梳理职业能力关系,构建基于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衔接的课程体系。

要在专业目录认证与设置过程中,进一步细化专业课程体系框架,明确主要专业基础、核心、拓展课程及实践环节,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简称“四新”)进入专业,推动职业教育“三教”改革随产业、技术发展而持续深入推进。装备制造类专业是典型的传统专业,也是受新兴技术冲击最大的专业类型,依托《目录》体系的全面升级,推动专业的“数字化+”“互联网+”“智能化+”升级改造,进一步带动课程体系的升级与重构,引领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教材等教学资源的更新与教师素质能力的提升,助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成形。

(作者:龚方红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27844.html

(0)
上一篇 2021年5月6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1年5月18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智慧课程最佳案例】AI驱动生成式智慧课堂的构建与创新

    01 课程迭代历程与智慧课堂定位 孙璨老师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生成式智慧课堂的构建过程。早期,东莞理工学院率先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引入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文华在线优学院教学云平台,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和实训技能。此阶段课程的核心是实现知识传递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但在实际教学中也显现出知识内容零散、学生高阶思维能力难以提升等问题,因此促使…

    2024年12月10日 理论研究
    1500
  •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模式

    高校单一、封闭、平面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受教育主体的需求。面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深刻变化,改变传统模式的“封闭性”为“开放性”,“单向型

    2017年5月31日
    800
  • 职业技能培训如何应对农村产业化

    土地是农民的最大资产,也是农民增收的主要物质基础。如何加快制度创新,让土地不断保值增值,使其在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逐步调整农

    2011年12月15日
    700
  • “一体两翼三层四维”大思政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

    摘要: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大思政”工作格局,提出了梯度育人理念,开辟了贯穿高职阶段全过程的三个层次的梯度递进育人路径;凝练了理论、舆论、文化、文明四个维度的核心内容,搭建了全方位育人的四梁八柱;培育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体、以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为两翼的育人主力军。构建并推动“一体两翼三层四维”大思政育人模式走深走实,在思想政治育人方面取得…

    2025年1月9日 理论研究
    700
  • 大力加强劳动教育 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劳动者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习近

    2021年2月3日
    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