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照搬到重构:五年贯通一体化育人的江苏实践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稳固发展,其中五年制高职的发展成就占据了一个特殊位置。由于跨越了中职和高职两个办学层次,五年制高职在实践中并无成熟的

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断稳固发展,其中五年制高职的发展成就占据了一个特殊位置。由于跨越了中职和高职两个办学层次,五年制高职在实践中并无成熟的育人模式可供借鉴,因而更容易遭遇各种办学困难。江苏省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人民群众对多元化教育需求的实际,始终坚定不移地发展五年制高职,从早期的照搬中职和高职育人模式,到深入研究和总结五年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和经验,通过对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的重构,成功走出了一条五年贯通一体化育人的实践道路。

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逻辑

一是五年贯通。五年制高职是按照五年一贯制统筹安排,整体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教学各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成长特点、教育教学规律按五年一贯制来设置课程,涵盖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贯通和有机衔接。由于五年一贯制在统筹安排教学计划时,避免了中职与高职衔接过程中因专业方向偏差和教学内容重复等造成的学时损耗,从而整体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有效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益。

二是循序渐进。五年制高职学生入学年龄小、适应性好、可塑性强,有利于职业意识的形成、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使其形成牢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专业稳定性和归属感。五年一贯的修业年限,使得学生得以五年连续学习和长周期培养,有效延长了职业技能训练时间,有利于统筹安排实践训练环节,增加技能训练时间,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复杂的技术和技能。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注重模块化提升,后一模块在前一模块基础上深化推进,切合素质养成、知识获得、技能习得、创造力提升的累积效应与年龄效应。

三是通专融合。五年制高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课程体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来构建,公共基础课程、人文素质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都有准确的功能定位。尤其是专业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对传统“知识本位”学科体系进行改革,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并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将技能等级证书要求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通专融合的高素质人才。

五年制高职的课程实施

一是体现统分结合。江苏五年制高职构建了“基础+平台+专项+拓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并有效实施,五年培养期间,按照学生身心发展和能力进阶要求,统筹安排教学活动,实施不间断教学管理,形成工学交替、学用互嵌、螺旋递进的人才培养路径:一、二年级突出知识入门、单项技能、职业认同等基础性要求;三、四年级突出知识关联、多项技能、职业定向等综合性要求;五年级突出知识应用、综合技能、职业发展等创新性要求。

二是突出实践教学。江苏五年制高职坚持将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固化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不断推动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专业操作能力、综合应用与科研能力构成的能力结构发展要求,开设以实验教学、教学实习、课程设计、跟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环节构成的横向体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单一到综合,贯穿全学程的纵向体系,并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融合,互相渗透,使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比较复杂的技术高技能,而且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是紧扣学生能力成长。江苏五年制高职从教育生态学、学生长远发展的全局视角出发,坚持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原则,集中有效资源,多角度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结合用人单位和职业人的视角,强调通识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现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关注课程与学生终身发展的匹配,实现职业教育课程观与素质教育课程观的有机融合。持续完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不断丰富课程实施形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用有效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五年制高职的教学改革

一是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江苏五年制高职按照专业领域,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建立校企、校际协同工作机制,全员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先进专业技术培训。团队成员协同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

二是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江苏五年制高职发挥联合优势,聚集全省五年制高职优质办学资源,组建专业(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统筹规划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在吸纳、整合、提升的基础上,建立统一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分专业(课程)有效利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各种资源与工具,建立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协作学习、探究学习。

三是教学评价实施与反馈。江苏五年制高职学生发展评价主要采用多元主体评价和多样场景评价两种方式。多元主体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多样场景评价包括校内课堂评价和实习实训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至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总之,在五年贯通一体化育人实施方面,江苏形成了既定的原则、路径、程序和内容,并在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制度体系实施上不断深化与完善。随着新时代数字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迭代更新,探索五年贯通一体化育人实施的新思路、新理念、新路径和新方法仍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刘克勇,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51617.html

(0)
上一篇 2023年3月15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3年3月30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谨防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陷入“虚无主义”

    在刚刚结束的2011全国职业院校宣传部长联席会议年会上,校园文化建设是与会专家、代表热议的主题。并且,在业界已经形成一个共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其实

    2011年12月27日
    600
  • 王维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传承与创新并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有限,众多高职院校组建时间不长,它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还刚刚起步,甚至存在诸多盲区、误区。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以思想理念更新为基

    2012年2月5日
    800
  • 新时代新要求职业教育还需要什么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让党中央、国务院牵挂在心。每当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党和政府总要做出战略部署,出台重大政策举措,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

    2019年9月12日
    800
  • 【教学成果】“五育并举.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 案例背景 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流劳动大军的重任,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技工院校在积极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的同时,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中五育并举、立德树人新要求,人才培养既体现五育并举的共性要求,又突出职业劳动教育的类型特色是技工院校乃至技工教育改革需思考的问题。本案例以人才…

    2024年12月5日 理论研究
    1600
  • 【图文并茂】《教师数字素养》解读!

    《教师数字素养》解读 一. 教师师资素养的价值体现 1 各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重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第一是关于教师师资素养的价值。 我们看一下教师是不是素养在当前具有哪些方面的重要的意义。当前,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各个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都非常重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比如美国持续发布了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2024年12月20日 理论研究
    2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