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小学“大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小学“大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南昌市豫章小学,始建于1960年春,曾是江西省委子弟小学。学校恪守立德树人宗旨,倡导美雅教育,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是全国文明校园,江西省文明单位,南昌市名校。校长王玉燕自2008年以来带领全体师生围绕课程进行改革,积极开展“大美育课程”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和育人成效。

一、发展历程

从 2008 年至今,学校围绕“大美育课程”在城区小学的实施,已经走过了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自觉到自醒、从模仿到创新的十五年探索之路。

(一)选定办学主题,构建整体框架(2008.9——2010.7)

学校自2009年开始进行“雅文化”创建的行动研究,关注美育课程与个人工作、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审美素养的培育,强调美育对个人生命成长与心灵建设的重要意义,初步形成“和雅豫章,尚雅人生”的办学特色。但光有设想和框架是远远不够的,怎样进一步通过课程建构来教会学生发现美,享受美并思考“真、善、美”的过程,引发了全体教师的思考。

(二)立足学科课程,开展行动研究(2010.9——2012.7)

2010年学校以“必备核心素养”“全员观照”“生活美育”为目标,开展《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浸润美雅文化的研究》,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带动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一道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学科特点,开展课题研究。学校研发了《多维互动阅读》校本课程,出版了《雅文化系列读本》,汇集了《豫章德育案例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师生和家长对美育有了更高的期待,学校开始思考如何走向更为广阔的美育空间。

(三)落实课程美育,探索美育功能(2012.9——2015.7)

2012年9月,学校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进行了顶层设计,组织各学科教师进行头脑风暴,从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到课程评价,全方位深入研究在国家基础课程中渗透、落实美育。在每学期举办的“家校开放日”活动中,教师和家长欣喜地看见孩子们身上美的种子正在萌发,他们待人接物更有礼貌,言谈举止更为得体了。全体师生感受到了课程美育的无限魅力,并开始意识到有必要进一步总结提炼,从而真正构建起校本化的“大美育课程”体系。

(四)创建特色课程,形成“大美育课程”体系(2015.9——2020.7)

正当学校美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恰逢东湖区教育科技体育局进行区属学校的品质课程大开发。在专家的指导下,学校进一步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创建出了富有特色的系列美育课程,形成了“四美六雅”的“大美育课程”体系。

二、主要成果

豫章小学“大美育课程”以国家基础课程为基础,结合校本特色课程,通过课程与美育的融合使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全体师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现美、践行美,打造出“四美六雅”的大美育立体课程群。该课程从美育本真出发,拓展延伸到“艺术之美”“学科之美”“创新之美”“人文之美”四个维度,构建“雅趣”“雅健”“雅言”“雅思”“雅创”“雅德”的综合性美育课程体系,其实施体系如下图所示:


【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小学“大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一)“大美育课程”目标

在“大美育课程”影响下,涵养师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精神,通过培养师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形成积极的价值观,真正发挥以美育人的价值,最终达成塑造“乐学善教、求新善思、德艺双馨的教师”;培养“日有所长、情有所爱、慧有所托、志有所远、体有所健、行有所美的儿童”的育人目标。

(二)“大美育课程”设置

“大美育课程”包括“课程美育”和“美育课程”两大版块。“课程美育”指学校将美育融入国家课程,在各学科中渗透美育,统整优化课程结构,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美育课程”指根据学生需求,灵活丰富美育内容,建立富有特色美育课程。具体设置如下表所示:

【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小学“大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三)“大美育课程”资源

1.与国家基础学科相结合,全力融合“课程美育”

班队课和道德与法治课着力“美德”,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语文课、英语课着力“美言”,引导学生热爱阅读,谈吐文雅;数学课和科学课着力“美思”,提升学生开放求异的思维能力;音乐课、美术课、书法课着力“趣美”,指导学生习得技能,形成高雅情趣;体育课着力“健美”,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信息课和综合实践课着力“创美”,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敢于创新。

2.以国家美育课程为抓手,立体实施“美育课程”

学校以美育的本真价值为核心,以提升全体学生的美感素养为旨归,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在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音乐、美术、书法三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N门”艺术课程和训练课程,创造性地构建适合新时代新人发展的“3+N”课程群。

【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小学“大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3.借广泛教育资源,提升课程活动维度

学校积极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开展小型、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和美育实践活动课程,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开展美育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的美育活动形式,开拓更为广阔的美育社会资源与活动空间。

(四)“大美育课程”实施

1.建构“美育课堂”,落实美育基础课程

“美育课堂”是实现学科育人的主要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场地。我们以“美育”的音序M、Y衍生的不同含义提炼出美雅课堂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创新”“激励”的课堂中,呈现多元化发展样态。

【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小学“大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建设“美育学科”,落实美育拓展课程

学校根据基础课程的设计、自主开发了适合自我需求的课程,形成了“3+N”式课程群。一方面通过挖掘学科内部或学科之间的逻辑来构建专业的学科美育课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域特色来开发课程汇聚课程群,打造特色美育课程群。


【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小学“大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小学“大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3.开设“美育社团”,落实美育爱好课程

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情况,以走班形式,分别设置了“兴趣社团”和“特长社团”。“兴趣社团”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进行年级内的每周1课时的跨班学习。“特长社团”以学生自愿为原则,吸收学有所长的学生进入相应的校级社团深入学习。多样化选择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创设条件,搭建舞台,充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是对课堂美育的有效补充。

【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小学“大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4.举办“美育节日”,落实美育文化课程

“美育节日”的实施以“活动型”课程为基础,通过读书节、种植节、美术节、梦想节、学军节、赏月节、礼仪节、尊老节、爱国节、科技节、体育节、音乐节等开展的特色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小学“大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小学“大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小学“大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小学“大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5.组织“美育之旅”,落实美育研学课程

“美育之旅”包含四大模块:红色之旅、绿色之旅、古色之旅、国际之旅,提升学生的社会生活素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校园的情感,学会关注社会的现状与发展,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高尚的阔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国际视野,形成多元文化的认同。

【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小学“大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6.推行“美育行动”,落实美育活动课程

“美育行动”是一种隐性的校本课程,它以儿童为中心,延伸各学科的知识、拓展各学科的课堂,借由不同的主题活动来实施。通过快乐交往实践、体验民俗实践、品味南昌实践、绿色环保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交流意识,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小学“大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三、教育效果

1.豫章学子人格全面真善美和谐发展

课程以“雅趣”陶冶情操,以“雅言”传承文明,以“雅健”凸现个性,以“雅思”彰显魅力,以“雅创”提高审美,以“雅德”涵养身心。豫小学子日有所长、情有所爱、慧有所托、志有所远、体有所健、行有所美,向着最美好的自己不断靠近。

2.教师队伍快速成长 专业水平逐年提升

豫小教师将美的教育活动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以美的语言教导人,以美的行为感染人,以美的环境陶冶人,以美的画面情境及美的教学艺术激发人,逐步走出一条独特的素质教育之路。学校教师队伍逐渐成长起来,成为支撑豫章小学发展的骨干力量。

3.校园文化落地生根 文明校园影响甚广

课程的开发始终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深化了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助推了国家文明校园的建成。“大美育课程”为我校“雅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以其鲜明的个性,诠释了课程建设在提升办学品质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形成了“和雅豫章·尚雅人生”的办学特色,以校风好、教风严、学风正、成果多而享誉于省内外。

学校特色办学成果丰硕,知名度甚广。学校以集团化办学方式在三个校区进行推广。“大美育课程”建设成果大范围辐射引领东湖区内其他学校及边远薄弱学校发展;其育人效果极其显著,吸引了全省内外一大批学校前来学校实地参观考;各级新闻媒体对学校校园文化和课程成果进行报道。国家级报道12项、省级报道97项、市级报道57项。

着眼未来,学校将采取积极行动,不断在课程品质提升、辐射引领等方面创造上升空间。学校将进一步优化评价方案等方式提质增效,不断夯实课程建设的薄弱环节,使“大美育课程”再上一个台阶。同时还将借助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媒体宣传、建立课程建设共同体等方式,加大课程成果对区域课程建设的辐射引领,使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全国教育发展。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53973.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1日 下午9:49
下一篇 2025年1月2日 上午6:15

相关推荐

  • 轻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注定“跛足”

    近年来,我国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一项既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也契合我国高等教育变革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们知道,现代高等教育肇始于欧

    2016年8月16日
    700
  • 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要聚焦技术

    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举策。应用技术大学要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方面

    2015年4月21日
    800
  •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前言 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于1939年由朱祖祥院士等创建,经几代人传承、发展,2007年入选首批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是历史悠久、办学实力雄厚、优势特色明显、整体水平居国内前列的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学科历史沿革与重要节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本学科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要能解决土壤肥力、植物营…

    2025年1月2日 理论研究
    600
  •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近年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在美国、加拿大,甚至在英国和中国,MOOCs已经成为媒体、企业、教育机构以及公众关注的热门话

    2013年10月24日
    800
  •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无党派人士界 邵建东当前,职业教育在发展环境、管理体制、社会观念等方面仍存在着瓶颈和制约因素。建议:一是发挥好省级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的协调作用。进一步理顺

    2019年6月17日
    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