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背景意义:教师数字素养因何重要
(一)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
1.智能技术推动社会发展
2.数字经济成为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新生动能
3.案例:“灯塔工厂”
4.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崛起
5.人工智能对全球劳动力市场带来影响
6.新时代人才的核心能力改变
7.教育亟需进行深刻变革
(二)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选择
1.各国和国际组织相继发布教育数字化战略规划
(1.1)UNESCO: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1.2)欧盟:《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
(1.3)美国:持续发布实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
(1.4)发布《2024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
(1.5)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
(1.6)我国教育数字化十年发展历程
(1.7)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
2.教育数字化是“新赛道”“新优势”“突破口”
(三)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1.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2.“物”需要“人”使用
3.“教学”需要“人”实施
4.“人工智能+”行动需要“人”实现
PART 02
概念内涵:何以界定教师数字素养
(一)数字素养内涵演进
1.数字素养最早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
2.数字素养的内涵演进
3.教师数字素养关注重点变化
4.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标准
5.教师数字素养的概念界定
教师数字素养(Digital Literacy of Teachers)
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
(5.1)内涵诠释:”适当利用数字技术”
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
宏观——选择数字技术时,应理解数字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价值及可能风险
中观——选择数字技术时,应思考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目标的相关性
微观——选择数字技术时,应考虑数字技术与自身知识能力的匹配度
(5.2)内涵诠释:“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
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
获取——使用针对性检索工具与途径,收集并存储所需数字信息和资源
加工——基于需求,处理、制作并整合数字信息和资源
使用——将数字信息和资源合理应用于教学、教研中
管理——对碎片化数字信息与资源进行合理归类与有序组织
评价——应用数字信息和资源时,都应进行分析判断、甄别与评价
(5.3)内涵诠释:“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
发现——通过多场域多维度的教育教学数据采集、感知与计算,了解现状、发现不足
分析——构建全要素全视角的关联关系,找准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问题
解决——利用数字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教研模式,提质增效,解决重难点问题
6.教师数字素养的概念界定
(二)教师数字化素养的内容
1.教师数字素养指标体系
(1)指标 1:“数字化意识”
(1.1)数字化认识
典型案例:1.1数字化认识
(1.2)数字化意愿
典型案例:1.2数字化意愿
(1.3)数字化意志
典型案例:1.3数字化意志
(2)指标2:”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
(2.1)数字技术知识
典型案例:2.1数字技术知识
(2.2)数字技术技能
典型案例:2.2数字技术技能
(3)指标 3:“数字化应用
(3.1)数字化教学设计
典型案例:3.1数字化教学设计
(3.2)数字化教学实施
典型案例:3.2数字化教学实施
(3.3)数字化学业评价
典型案例:3.3数字化学业评价
(3.4)数字化协同育人
典型案例:3.4数字化协同育人
(4)指标 4:数字社会责任
(4.1)法治道德规范
典型案例:4.1法治道德规范
(4.2)数字安全保护
典型案例:4.2数字安全保护
(5)指标5:专业发展
(5.1)数字化学习与研修
典型案例:5.1数字化学习与研修
(5.2)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
典型案例:5.2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
PART 03
评价机制:应何评价教师数字素养
1.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方法
2.研发智能化教师数字素养测评系统
案例:宁夏标准化测评
案例:浙江过程测评
发展现状
1.发布《教师数字素养研究报告》
2.教师数字素养现状
3.教师数字素养影响因素
主要问题一:数字教育资源开发能力不强
主要问题二:未认识到技术发展对专业带来的影响
主要问题三:如何安全负责地使用数字技术面临的挑战
主要问题四:教学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PART 04
提升策略:如何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一)加强数字化教学与实训环境建设
案例:华中师范大学开展师范生智能化评价应用
案例:师范生“三字一话”考核——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普通话
(二)开展进阶式数字素养培训
研制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课程资源
开展进阶式数字素养培训
基于评价结果提供适应性培训课程
例:基于教师个人数字画像推荐课程
(三)探索人工智能支持的教师发展道路
人工智能技术渗透教育行业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能存会算的自动化:机器学习
阶段二:能看会听的感知化:深度学习
阶段三:能理解会创作的认知化:通用大模型
案例:基于VR+LLM的”数字人”教师
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
通用大模型对教学的支持
人工智能为师生提供更加适切的教与学
未来教育新格局:“师、机、生”三元结构
愿景:构建数字时代面向人人、适合人人的教育前景
分享优秀教学成果,传播教育教学经验,供大家参考学习借鉴】
版权归原作者或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需要“教学成果奖申报”“教研项目申报”“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创新大赛”等方面的交流、指导、辅导的单位或老师,可以私信我~~~】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7413.htm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