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在
-
注重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青年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当前,在科技日新月异、创新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正成长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质生产力代表着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跃迁,引导青年创新、发挥青年作用则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着力点。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科工”)党委认真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深化新时代新征程中央企业…
-
现场工程师重在习得“能力之知”
现场工程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高级目标定位。现场工程师的培养,体现技术逻辑,重在“能力之知”的习得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成就具有独特技术知识、技术思维、技术伦理的“匠者”,达成理智的“创造之人”。以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为起点现场工程师是具有高新技术的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达到高层次人才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现场工程师应具有工匠精神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高层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面向职业、行业…
-
教改重在改观念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这是自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被实践证明了的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甚至可以说是一条基本规律。最近几年,教育改革举措更是密集出台,全社会对此高度关注:基础教育学校“公民同招”、探索“三点半”课后服务、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发展、试点高职本科、稳步推进高考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破除SCI至上、改革教育评价……涉及领域之广前所未有、推动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牵动利益调整之…
-
专家解读: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 重在强化类型特色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4月12日至13日在京召开。此次会议上,“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普融通”等内容备受瞩目。如今,我国共有职业学校1.13万所,在校生3088万人,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更多机遇与挑战。如何破解职业教育“普通化”模式,如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如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围绕一系列问题,人民网记者专访了上海市教科院原副院长、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树超…
-
职业教育评价改革重在彰显类型教育特征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制度设计。职业教育是与产业融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需要发挥教育评价“一子落而全盘活”的功用,在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专业评价四个体系上彰显类型教育的特征,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聚焦增值赋能,立足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构建学校评价体系。职业教育的类型地位需要由教育质量来保障,构建卓越质量体系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
-
评论 | 刘景忠:破解高职就业难重在协同发力
疫情影响经济,经济影响就业。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其中,385万高职毕业生压力尤大。近日,高职生就业面临哪些新挑战?有没有办法破解“就业难”?引起高职院校及社会有关方面的热议。挑战就在眼前,形势的确严峻。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稳就业”居“六稳”之首。而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由此可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充分做好就业工作已经…
-
校企合作重在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2020年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工作推进视频会日前召开。会议指出,要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人才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校企双方共创共赢。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育人,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校企合作制度…
-
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重在落实
近日,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这意味着全国首个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项目正式启动。《意见》充分体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职教20条”。《意见》提出,将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把责任落到学校。客观而言,“办学自主权”并不是新话题。但置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格局下,教育部、山东省赋予职业院校更…
-
重在基层 系统推进 大力发展老年教育
江苏省早在1986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13年。截止2014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57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0 57%。多年来,我省积极兴办各级老年大学和各类老年教育机构,努力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