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
AI大模型,职教在探索
在“知行大先生”AI大模型里,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假装以学生身份输入了以上问题。不到10秒钟,大模型给出了四五百字的5点建议,包括了解重修政策和关注补考时间,以及如何提前规划学习计划、怎么寻求辅导员帮助等。
-
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揭晓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需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并将“以科…
-
发展新质生产力,职教大有可为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此前围绕“锻造新质生产力,教育何为”的主题展开一系列讨论。笔者认为,以新技术、新经济、新业态为主要内涵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不仅需要科技创新型人才,也需要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坚实支撑。
国内首个职教大模型!“知行大先生”重磅发布!
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中国正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深度融合。今年3月,教育部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对于作为培养一线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重要阵地的职业院校来说,如何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考题”。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赞69 为深入学…
-
近万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路径。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量质齐升,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12755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动能加快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向纵深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力。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
-
“人工智能+”行动引领未来产业培育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根据《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未来产业主要聚焦于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领域。这些产业具备高技术附加值、强创新驱动力与广阔市场前景,代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方向,将成为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与以往的创新模式不同,“人工智能+”行动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
-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工作迈向新征程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低空经济“热潮”催生新岗位 无人机操纵员人才缺口达100万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相关行业对于飞行员、飞控手、飞行器研发等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低空领域都有哪些岗位新机遇?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其他行业又有哪些不同?罗汉卿是深圳的一名直升机飞行员。从业12年的他,飞行时长已超过7000个小时。以往,他和同事主要执飞往返海上钻井平台的班次,而现在城市间的低空航线也成为他工作的主要内容。直升机飞行员 罗汉卿:我们(公司)目前应该有一百三四十位飞行员。低空(业务)…
-
二〇二五,这些科技热点值得期待(科技视点)
图①: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海子山上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刘学懿摄(影像中国)图②:2024年12月5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新华社发图③:执行中国第四十一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南极秦岭站海域卸货。新华社记者 黄韬铭摄图④:在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人形机器人进行测试。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摄图⑤:江门中微子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