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数字化助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建设的关键因素。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时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当今时代,教育数…

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建设的关键因素。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重要部署时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当今时代,教育数字化成为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带来了新机遇,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已成为可能。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全面把握教育数字化的重要要求,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思维,打造数字教育的中国方案,切实以数字化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全要素数字素养赋能自主学习。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数字社会的发展,数字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从一般意义上看,数字素养是指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等一系列能力与修养的集合,主要包括数字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数字社会责任等。具体来看,数字意识重在主动发现和利用真实、准确、有效的数据,主动维护数据安全;计算思维体现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主动查找问题、分解问题,构造解决问题的范式;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强调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积极利用数字资源、数字工具和数字平台开展探索和创新;数字社会责任主要是指遵循数字伦理规范,在数字环境中保持对国家的热爱、对法律的敬畏、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科学的追求,能够主动维护国家安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对于个体而言,数字素养已经成为个人能力的重要内容;对于社会而言,提升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重要基础。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大众数字素养不断提升,将会有更多人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数字技术发展成果,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进而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提供有力支撑。

全流程数字技术推动全民学习。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数字化形态,离不开数字技术的驱动,同时也对数字技术的全流程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需要我们准确识变,认清教育数字化发展新趋势;科学应变,找准教育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主动求变,开拓教育数字化发展新局面,塑造教育数字化新优势。面向未来,我们要把全流程数字技术融入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国民教育全过程。一要探索数字技术在教育数字化中的应用,增强教育发展新动能,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数字技术发展的前瞻性布局。二要运用数字技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信息红利的有效共享,开展联校网教、数字学校建设,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用数字技术搭建网络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的平台。三要运用数字技术加快人才培养,把数字技术运用到各级各类教育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环节,运用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中,覆盖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网络教育多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全场景数字媒体服务终身学习。数字媒体是先进信息技术应用的前沿领域,可以为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助力。在教育数字化领域,全场景数字媒体平台的搭建将使终身学习更加便捷、高效。以全场景数字媒体平台服务终身学习,就是要构建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推动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方向发展。随着媒体形态日新月异的升级,数字媒体产品的特性与优势更加突出,以打造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目标的全场景数字媒体平台上各种资源的再开发利用能够将终身学习模式推上新台阶。面向未来,要锚定教育数字化目标构建全场景数字媒体。一是进一步优化终身学习的顶层设计,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构造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为着力点,构建覆盖各类人群、方式灵活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搭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沟通衔接的机制。二是坚持需求导向,根据不同学习需求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同步推进终身学习数字媒体体系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终身学习需求。三是坚持内容为本,拓展数字媒体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让学习者可以持续进行更有价值的深度学习,为以高质量的教育数字化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175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0月12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3年10月13日 上午10:28

相关推荐

  • 以积极心理学推动职校“课堂革命”

    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加强课堂教学日常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推动职业学校‘课堂革命’,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将课程教学改革推向纵深。”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心理学新思潮,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积极教育理念,为职校课堂教学变革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育积极之人,更积极育人积极心理学认为:只有人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得到消除或抑制,这为…

    2021年9月18日
    800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政策回溯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满足国家建设对人才和劳动者的大力需求,亟需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和需求不断提高,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研究显得愈发重要。本文以新中国成立为起点,对高等职业教育政策进行梳理。 一、起步阶段(1949年—1977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学习苏联办学经验,党和国家的职业教育政策是对旧中国高等职业学校接管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渐形…

    2019年10月7日
    700
  • 职教高考在即,如何让学生走上成长快车道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公布2023年度“中国职业教育学生发展调查”,报告显示,升学是中职学生毕业后的主要方向,六成以上中职学生期望获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约七成学生通过高职单招、三校生考试或职教高考升入高校进一步深造。这个数据,与浙江某中职学校学生张策的感受一致。“我身边的同学,很多渴望升入高职院校深造。上学期间,大家都在准备各种职业技能考试,就是为了不被学历限制个人发展空间。”在教育部…

    2025年1月14日
    600
  • 加快构建高质量新职师教育范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基本建成,教师素质显著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但从总体上看,职教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缺口较大、专业素质不高、培养体系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江苏理工学院率先提出“新职师”的倡议,这是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类型观”的主动回应,是探索中国特色职教教师教育目标、理念、方法与路径的积…

    2022年1月11日
    700
  • 关于进一步规范疫情防控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管理等有关工作的通知

    教职成司函〔2020〕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进一步规范疫情防控期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管理等有关工作,维护好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特通知如下。一、细化落实中职招生计划。各地要严格依照“职教20条”部省备忘录中明确的职普比例,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

    2020年8月3日
    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