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院校自评亟须找准三块“板”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双高计划”(2019—2023年)绩效评价工作。各建设单位作为高职类型教育改革的探索者,亟须将“唯指标论”的“迎评”心态转变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自评”心理,将站在教育、面向产业、服务产业的“路径依赖”转变为站在产业、审视教育、提高能力的“反向思维”,找准绩效评价中的三块“板”,以此作为院校层面“双高”建设终期绩效评价工作的基本前提。突出“长板”。充分体现预期目标的…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双高计划”(20192023年)绩效评价工作。各建设单位作为高职类型教育改革的探索者,亟须将“唯指标论”的“迎评”心态转变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自评”心理,将站在教育、面向产业、服务产业的“路径依赖”转变为站在产业、审视教育、提高能力的“反向思维”,找准绩效评价中的三块“板”,以此作为院校层面“双高”建设终期绩效评价工作的基本前提。

突出“长板”。充分体现预期目标的完成程度和进步程度。即站在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角度,对照发展基础和自己设定的目标,审视学校取得了多少进步、实现了哪些成效、提升了什么能力,进而把相关任务的完成程度、努力程度充分体现出来。可以考虑的指标和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一是关键指标的完成程度。可以通过相关指标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产出的经济效益来评价“双高”项目在关键指标上的实际完成情况,如科研成果产出、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等方面。二是管理创新的思路和成效。可以通过改革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情况来评价“双高”项目在管理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如机制改革、组织架构优化、人才引进和激励等方面。三是合作交流的程度。可以通过合作的数量和质量、国际交流的频率和影响力,以及合作成果的实际应用情况来评价“双高”项目在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成果。四是优势特色的发展程度。可以通过相关专业或行业的排名、同行认可、成果引用、专利申请与转化等来评价“双高”建设在重点领域的发展情况,判断是否形成了自身的优势特色,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比较优势。总的来说,要突出“双高”项目的“长板”,评价的视角应该是站在产业角度来审视教育,注重项目的独特优势和突出成绩,充分考虑项目的整体目标完成情况和努力程度,进而综合评估项目的绩效和贡献。

补齐“短板”。明晰距离标杆的差距进而精准推动改革。即站在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角度,对照同类型学校、同类或相近专业(群),审视学校所处的水平、所在的梯队,以及距离标杆还有多少差距。进而,采用以下方法精准推动发展改革:一是鉴定“短板”。可以站在产业角度,通过科技研发、工艺改进、师资力量、创新能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和对比分析,找出“双高”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之处。二是分析原因。可以通过调研、访谈、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等方式,对“短板”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出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三是设定目标。可以根据国内外领先的学科专业、高水平学校或研究机构的发展状况和实践经验作为参考,明确标杆和目标,根据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确定合理的目标和指标,真正实现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的“双高计划”核心价值。四是制定未来改革方案。鉴于“双高”建设引领着中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方向,决定着中国职业教育向世界职业教育能够贡献的力量,学校理应根据“短板”问题和目标需求,站在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角度,在改进科研管理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制定学校未来具体的改革方案和措施,以实际行动推动“双高”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锻造“新板”。站在产业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角度审视教育,明确学校新的发展目标。院校层面需要切实把握产业链与教育链紧密对接,找寻校企合作最大公约数,真正实现“跳出职教看职教,立足产业办职教”。一方面,需要了解和关注当前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以及人才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通过分析产业经济的需求,更进一步厘清学校未来的发展重点,使教育与产业经济相互促进和融合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院校层面通过站在产业的角度,反观其办学定位,确定学校新的发展目标,即学校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方向,涵盖学校的目标、特色、定位和特点等方面。进而以“反向思维”寻求创新和突破,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措施,从而实现以“双高”建设为抓手,更好地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提高学校的绩效和竞争力,促进学校迈向更高水平的目标。

高职学校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服务产业发展最直接,应发挥人才培养主体作用,紧紧抓住“双高”建设绩效评价契机,一方面研判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提供优质人才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审视面向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使命和要求,进而充分回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职业教育发展诉求。

(作者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所。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增值评价研究”[项目编号BJA220260,主持人宗诚]系列成果之一)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2476.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月29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4年1月31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2025年,遴选50个左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我国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建设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既具有普通教育的基本性质,也具有培育开发技术能力的性质,其本质属性要求其开展产教融合,也决定了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抓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理念树立经过了长期过程,但如何将产教融合理念贯彻落实,亟须进行政策指引和规划。《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

    2023年12月15日
    1000
  • 职业教育让人生走得更远

    对于每一位受教育者来说,通过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仅能实现个人发展,也彰显了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不久前,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明确今年将征集遴选一批优质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平台,推出数字培训资源,并组织待岗、返岗和在岗企业职工以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重点群体等参加线上培训。疫情期间,加强线上职业培训不仅有助于避免交叉感染,也提升了职业教育的…

    2020年4月7日
    600
  • 创新与技能点亮未来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这是职业教育战线建设教育强国的主要任务。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的召开,是今年全国教育大会后我国首场教育领域的主场外交活动,是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舞台。“创新赋能未来 技能塑造人生”,本次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的主题指向明确、内涵深远…

    2024年11月22日
    800
  • 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升级

    机器手臂灵活转动,多条生产线同时作业,生产数据实时显示……走进重庆金桥机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流水线上的工作有条不紊。公司总经理胡清华说:“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形成16条精益生产线和7个机加工区的精益布局,人均效率提升42%,生产周期缩短87%,电力节约15%左右,能源利用率提升10%左右。”生产效率提升,不良品率下降,运营成本下降,智能化改造让企业大变样,传统产业升级按下“快进键”。这是重庆智能制造发展的缩影…

    2023年9月4日
    800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六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示范项目和特色展示项目的通知

    教思政厅函〔2022〕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部与光明日报社以“学史立志、知史爱国、明史担责”为主题,组织了第六届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各地各高校紧扣活动主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创新丰富载体,打造了一批富…

    2022年10月19日
    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