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出海”如何行稳致远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以及国内市场的日趋成熟和饱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制造业的“走出去”到服务业的“国际化”,从产品贸易的拓展到技术创新的输出,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中的位置日益重要,海外中资企业的用工需求也不断增加。职业教育是劳动技能最大的供给方。中国职业教育扬帆出海,需要通过制度化设计、体制化保障、机制化运行,坚持以教促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以及国内市场的日趋成熟和饱和,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制造业的“走出去”到服务业的“国际化”,从产品贸易的拓展到技术创新的输出,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中的位置日益重要,海外中资企业的用工需求也不断增加。

职业教育是劳动技能最大的供给方。中国职业教育扬帆出海,需要通过制度化设计、体制化保障、机制化运行,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以“技术”为纽带,不断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加快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制度化设计,在国际对比中做强中国优势

为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全球劳动力市场需求,国家需要制定政策,推动职业教育标准融入国际认证和认可体系,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统筹力度。

一是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通过制定职业教育“走出去”政策,加强教育、财政、外交、商务等部门之间的协调统筹,明确职业教育国际化方面的目标和重点。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信息共享、经费投入、资源保障、机制建设等诸多方面的支持,鼓励学校和机构参与国际项目、设立国际合作基金和奖励机制。

二是融入国际认证和认可体系。国家可以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参与国际认证和认可体系,在职业技能的评估标准与资格认证上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通用的职业人才,提高职业教育“中国方案”的国际声誉和认可度;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参与国际认证和认可的组织机构提供支持和优惠政策。

三是密切合作关系加深交流互鉴。国家可以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和合作备忘录、开展学生和教师的交流项目、共同开展研究合作、共同制定标准和指南等方式,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学校和组织交流与合作,确保合作与交流项目的质量和效果,提升国家职业教育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体制化保障,铸就职业教育国际化精品

探索建立“东西合作、区域联动、行业协调”模式,以沿海省份为引领、以沿边省份为示范、联动内陆省份职业教育“抱团出海”,实现“全国一盘棋”。

一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首先,发挥东部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先发优势,带动中西部内陆省份发展。其次,发挥沿边省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作用,打造区域职业教育对外开放高地,做强“国门职教”。如进一步发挥东北地区主要面向俄罗斯、西北地区主要面向中亚和西亚、西南地区主要面向东盟等国家开展合作的优势,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对外开放高地,辐射内陆省份对外开放的发展。

二是建立国家层面的境外办学平台。将“鲁班工坊”“丝路学院”等打造为国家层面规范性的境外办学平台,纳入“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通过政府间的战略合作和政策进一步推动建设。主要功能为培养“技能+语言”人才,为中资企业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培训当地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工人,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力资源水平;开发适合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职业学校的专业和课程标准,彰显中国职业教育影响力;推进职业院校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与文化交流。

三是构建行业协会或社会组织协同院校共同“出海”的对外合作模式。“职教出海”,单一院校的能力往往较弱,需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或社会组织的协调作用。例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协同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派遣教师前往赞比亚开展实践教学,在谦比希铜冶炼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仪表工、液压钳工、电工、焊工等员工技能培训。

机制化运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

校企协同“走出去”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落地模式。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校企信息交流中的对称作用和对经济发展放大、叠加以及倍增作用,赋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全球范围内职业教育资源和标准的相互借鉴与认同,培养具备数字化技能和国际视野的职业人才。

一是提供跨文化交流平台。校企双方可以利用数字工具和在线社交平台,获得跨国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及教学经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丰富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体验;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虚拟实践环境等方式,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行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开展技术交流、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职业发展思路和实践工作经验,培养跨文化沟通和合作能力。

二是提升师生的职业素养。数字技术可以帮助教师通过国际交流和培训活动,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增加与企业的交流互鉴,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在线协作工具和虚拟项目实践,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提升项目管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应对全球就业市场。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国际化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招聘平台和国际职业交流活动等渠道,更加容易获取全球就业市场的信息和机会,同时得到相应的支持和指导,提高国际就业竞争能力。

在国际化浪潮下,企业“出海”从“可选题”逐步成为“必选题”,从“卖向全球”到“扎根全球”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与此同时,建设教育强国是在世界坐标系及对比中做强中国优势、补足短板,展示中国教育自信、凝练中国教育特色和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职业学校将坚持服务国家外交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遵循产教融合、以产定教的原则,探索职业教育境外办学以服务中资企业人才需求,充分彰显助力大国外交的职教力量。

(作者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智能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增值评价研究”[BJA220260]成果)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451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9月17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4年9月19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通知

    教学厅函〔202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省、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复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健全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千方百计开拓更多就业创业岗位和机会,深入…

    2022年3月24日
    1000
  • 超2000亿元!政策“真金白银”加力稳就业

    11月6日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获悉今年各级政府各类资金直接支持就业创业已超过2000亿元从稳就业政策调整优化到稳岗返还政策持续实施从吸纳就业补贴延续拓展到一次性扩岗补助及时重启政策红利加速释放为就业增长注入强劲动力数据显示,1至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9月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保持基本稳

    2023年11月6日
    800
  • 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解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日前,教育部办公厅1号文印发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是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精神、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内容的重要举措。《办法》是推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个专项文件,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发展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它将本科…

    2021年2月24日
    800
  • 扎根职教领域的执着追梦者——记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李粉霞

    个人简介二十载扎根职业教育,情系上党老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守三尺讲台和管理一线,用自己的一片爱心、一股拼劲儿、一股闯劲儿、一份责任谱写着让孩子的梦想在职教之域绽放的故事。——题记事迹照片事迹说明走进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提到李粉霞,学生亲切地称她“霞姐”、同事则赞许她为“省机数控铁娘子”。李粉霞是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首届高职高专双师型优秀教师,被记个人一等…

    2022年8月8日
    1500
  • 要“新”也要“高端” 职业教育如何育能工巧匠?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新一批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名单,914门课程经过遴选脱颖而出,其中超过60%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养老托育等民生紧缺领域相关。从“焊接机器人操作基础”到“面包生产技术”再到“陶瓷文物修复与保护”等,职业教育课程和人才培养呈现出哪些新的趋势?又该怎样实现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据介绍,此次课程遴选充分考虑到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目标,与以往相…

    2024年12月27日
    1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