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总动员”未来已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观察

8月25日,为期5天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落下帷幕。“今年大会空前火爆,参观人数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大会主办方中国电子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光是观众,本届大会上,169家参展企业展出了600余件创新产品,其中首发新品60余款,其中27款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均创历届之最;同时,416位来自国内外的顶尖科学家、国际组织代表、院士和企业家出席本次机器人大会相关论坛,充分彰显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与影响力正逐…

8月25日,为期5天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落下帷幕。“今年大会空前火爆,参观人数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大会主办方中国电子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不光是观众,本届大会上,169家参展企业展出了600余件创新产品,其中首发新品60余款,其中27款人形机器人集中亮相,均创历届之最;同时,416位来自国内外的顶尖科学家、国际组织代表、院士和企业家出席本次机器人大会相关论坛,充分彰显出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与影响力正逐步增强,大会已成为全球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引领盛会”“产业推动盛会”“国际合作盛会”。

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在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现场,6个长得一模一样的智能问答机器人“小柒”忙得不可开交。不仅能表演节目,还在不停回答着来自参观者的各种问题。

不远处,农业机器人正精准播种,穿梭于作物间监测病虫害;智能医疗板块,从能测温对话的机器人到技术成熟的手术机器人,展现了科技在健康管理中的无限潜力……

这些正是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机器人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推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智能时代。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近3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470台/万名工人,10年间增长近19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科技创新、应用拓展和行业治理的重要力量。”辛国斌透露,截至今年7月,我国持有的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超19万项,占全球比重约2/3。

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感慨说:“10年前,大家提出要办世界机器人大会,当时我还在想,这能行吗,我们要成为一个中心?而如今,无论看国外专家的反应、我国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还是看技术成果的丰硕、老百姓的关注度,我觉得我们已经成为中心。”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在“井喷前夜”

人形机器人目前是科技界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被定性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业界人士认为,2024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商用“元年”。本届展会上,27款人形机器人整机亮相,创历届之最。展会还单独开辟了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区,区域内人潮汹涌,吸引了最多的观众数量。

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的:大会开幕式上,由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天工1.2 MAX”首次公开亮相,在现场数百位与会嘉宾和观众的见证下,身高173cm、体重60kg的“天工1.2 MAX”用双手抱起大会徽章,自主走上舞台中央,将会徽准确放入启动台上。它还像观众一样参观巡馆,到特斯拉展区做客、与静态展示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合影留念……

在伟景智能展台,其开发的智能人形采摘机器人正高效、流畅地作业着,从接收语音指令、识别视觉目标,到规划采摘动作和精确控制机械臂,堪比熟练的采摘工人;

在优理奇展台,人形机器人Wanda即便在人为施加干扰的情况下,仍然能高水准地完成汉堡包制作。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除了能做饭,还会刷碗、洗衣服、拖地板……

全国政协常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在“井喷前夜”,相关产业布局正在提速。

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给出了我国人形机器人发展时间表;2023年11月,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北京成立;今年5月,我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上海浦东揭牌;今年4月,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指出,2029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位居世界第一。

在大会期间,基于当前的技术应用和生态,乔红代表主办方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十大趋势展望。其中指出,人形机器人将引领社会走向全新的智能化发展阶段,为各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工业制造、危化品生产等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落地的优先场景,这些机器“打工人”将从提高重复性劳动的效率和精度、减少安全生产隐患等方面赋能实体经济。未来,人形机器人还将在服务业、家庭陪伴等场景扮演更重要角色,成为人类的朋友、伙伴。

北京加速构建机器人产业配套生态体系

8月21日上午,在大会开幕式上,北京机器人大世界在北京亦庄启幕运营。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所在地,北京亦庄以深度参与大会为契机,全面展示作为首都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实力与魅力。

北京市副市长靳伟介绍说,机器人已成为实现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之一。2023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总收入超200亿元,企业数量超400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居全国首位。

在机器人大世界内,一组未来感十足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呈现在眼前——搬运机器人和弧焊机器人已成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线上的“熟练工”;物流机器人做到了货架到人、货箱到人、机器人分拣、机器人智能物流仓储自动化;手术机器人配备高清晰度立体视觉系统、显微手术仪、智能手术钳和光纤插头,使医生在执行手术时能够获得更清晰的视野、更准确的操作……

这些也是北京市作为机器人产业重要基地的缩影。据了解,北京亦庄正在打造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在这里,已有5000P高性能智能算力投入使用,规划算力规模超万P。为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北京亦庄还落地了国内一流的机器人检验检测技术平台——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北京测评中心(简称测评中心),能为多种机器人提供零部件、模组、整机、集成应用等全产业链的研发、生产、现场等环节的检测认证服务。同时,机器人产业的“上下游”已成为“左右邻”。机器人企业不出区就能找到研发、制造、训练、测试乃至应用环节的创新伙伴。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北京亦庄将加速构建融通联动的机器人产业配套生态体系,不断加强产业发展的软硬协同服务配套,紧扣机器人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全过程发展需求,完善数据、平台、服务、资金等资源要素配置,持续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的环境,构建“资源统筹-要素集聚-创新协同”的产业“生态雨林”。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6447.html

(0)
上一篇 2024年8月27日 上午11:49
下一篇 2024年8月30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中共教育部党组:开启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新征程

    中共教育部党组开启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的基础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国教育系统深入贯彻“九个坚持”,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教育取得今天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广大教师的默默奉献。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020年10月9日
    600
  •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事关亿万老年人及其家庭幸福生活,对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快速发展,但还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消费政策不健全、营商和消费环境有待改善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

    2019年10月7日
    700
  • 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五新集成 创出示范性职教集团转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新路径

    摘要:近年来,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以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为契机,聚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再培养、技术服务、开放办学等校企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主动创新图强,将规定动作和自创动作有机结合,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推动示范职教集团转型升级,有效实现了职教集团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转变。关键词:职教集团;五新集成;转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一、实施背景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高…

    2023年7月11日 产业观察
    800
  • 关于全国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专家组专家名单的公示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遴选全国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专家组专家人选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7号),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荐,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资格审核,拟确定全国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工作专家组专家名单,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10月27日至2021年11月2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和有效联系方式。以单位名义反映的,须…

    2021年10月27日
    600
  • 培养近3000万名“工匠” 技工院校如何提高育人水平?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近2500所技工院校20多年来累计培养了近300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就业率常年保持97%的同时,技工院校该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多家技工院校负责人告诉记者,技工院校按照职业标准设计课程体系,学生学完一门课,基本可以掌握一项技能,学完一个专业,基本就能胜任岗位需要。因此,许多院校招生即招工、进校即入企,学生还没毕业就已被预订。2023年6月9日,学生在…

    2024年10月16日
    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