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背景
“课程思政”作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又一创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安全技术与管理专业,依托国家双高有色冶金技术专业群建设和有色冶金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通过思政育人平台、校企合作平台、信息资源平台和安全社团平台的四平台融通构建,打造三课堂联动课程思政育人模式,重点解决高职工科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不足、课程思政教师团队合力不强、课程思政实施力度不够等问题。
二、主要措施
(一)四平台融通课程思政建设
通过四平台的融合建设,夯实思政育人平台引领作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打造实践思政育人体系,同时融入心理疏导和压力缓解等思政心理教育,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发扬德育基础性、导向性作用,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发挥信息化资源平台主体作用,形成多元化智慧教学环境,提高学习效率,拓宽研学广度;对接企业平台,辅助教学对标融岗,提升技能训练高度,践行企业文化,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安全专业社团平台,作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提供技能展示舞台,注重知识技能迁移和行业标准对接转化,形成思政、信息、校企、社团四平台协同育人格局。
“四平台融通”将价值引领与心理育人相融通,将大思政格局与专业体系建设相融通,将思政资源与课程资源相融通,将学生能力培养与身心发展相融通,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于思政内容的接受度,完善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
(二)三课堂联动课程思政实施
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长廊”实践教学基地、行业课程思政联盟平台、思政资源库全方位提升课程思政实效,贯穿一二三课堂,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能力培养和研学活动之中;利用智慧树、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等信息化手段,结合理论教学、实践训练等常规教学措施,形成理实虚多元化智慧教学环境辅助第一课堂教学;以安全专业社团平台为载体,通过技能培训、研学活动将企业文化融入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救援技能熟练程度的同时磨炼学生精神意志,培养学生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引进企业平台,充分调研企业人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标准,同时建立校中厂对学生进行实训,将岗位要求、职业标准融入第三课堂教学,拓宽课程思政育人深度广度。
(三)双功能团队课程思政应用
针对课程实践性强、技能标准高、心理素质硬的实际需求,以安全专业课程团队为基础,融入企业导师、思政教师与心理导师。
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解决“技”的问题、思政教师与心理导师解决“道”的问题,将思政融入专业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克服对于高危行业的畏难情绪,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技强心、以情润心,充分协调价值引领、精神塑造、情感激发与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在立德树人的同时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与学生身心发展匹配度高,切实提高课程思政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四)一体化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课程围绕一条思政主线,基于一个思政理念,以德领课、以岗定课、以赛促课、以证融课、以研兴课,重构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四个课程模块,建立了“一理念三核心三目标”的安全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思政资源库。
通过思政教学评价积极改进,持续多渠道跟踪反馈,形成闭环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培养具有一专多能、团结协作、科学救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入脑入心。
三、成果成效
(一)奋楫筑梦,学生职业素养显著增强
课程将生命观、时效观、技能观、协作观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以培养学生应对企业安全生产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最佳训练态度、最佳防范意识、最佳救援效果”的安全责任意识和“敬畏职责、敬畏规章、敬畏生命”终身职业意识,做到节节课程有思政,环环任务能育人。
(二)德技双修,教师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四平台融通三课堂联动”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建,将课程建设带动教师团队建设,以“四有”教师标准打造师德高尚、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的功能型团队。
图6 教师团队成果展示
(三)以知促行,课程思政育人成典范
《事故应急救援课程》作为学校双高建设第二批“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率先将专业知识技能教育与课程思政和心理健康三者相融合,全面完成了课程标准修订,教学内容和资源更新,以及教学活动与考核评价改革工作。
课程主动对接云南省“十四五”安全生产规划任务五提升应急救援处置效能,结合学校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创新创效创业创造”的办学定位,建立了“一理念三核心三目标”的安全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同时将思政育人平台、信息资源平台、安全专业社团平台、企业平台形成四平台融合至一二三课堂,符合高职院校以岗位为导向的教学特征。
四、经验总结
(一)思政与心理齐行,形成引领正确方向的教学新特色
教学团队由专业课教师、行企业专家、思政课教师、心理学教师组建而成,尤其重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心理素养与道德素养两者相辅相成,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完善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进而增强“课程思政”实效。
(二)校内外资源融通,形成协同专业发展的教学新示范
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的思政体系建设理念,对岗融政,从课程向专业进一步扩展课程思政深度,建立立体化课程思政体系,结合课程内容和实施流程,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无缝衔接、高度融合,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三课堂有机联动,形成三全育人思政的教学新方式
把握“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围绕培养“德技双修、知行合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守正创新,拓宽第一课堂育人路径。
把握“第二课堂”主阵地作用,通过拓展研学活动、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课程思政教学新途径,丰富第二课堂育人形式。把握“第三课堂”主战场作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和思政理论课现场教学基地,形成“校地融合、行思并举”的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第三课堂育人特色。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23934.html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