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基于成果导向的“三阶七环”递进式名师培养模式

立足区域实际,创新发展思路,统筹规划,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在名师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区中小幼名师培养工程是武汉市高层次教师培养项目,培养对象为遴选54名年龄45岁以下,工作能力强、学习意愿突出的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
项目旨在通过3年的连续培养,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家型特色名师队伍。作为项目承办方,我院立足区教育发展实际,结合学员真实发展需求,通过精心筹备与系统调研,在项目实践中
打磨出基于成果导向的“三阶七环”递进式名师培养模式,为黄陂区名师培养事业提供有效支持。

一、主要做法

01

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培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区域名师团队,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对提升区域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提高区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黄陂区的教育管理工作主要围绕“抓质量提升、抓队伍建设、抓环境建设、抓项目建设、抓作风建设、抓党的建设”六个方面展开,并以教学质量提升与名师队伍建设为工作重点,通过开展名师培养工程项目,聘请知名高校教授、教研员、特级教师等培养区骨干教师,助区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极大提升,通过推动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促进名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带动骨干教师专业发展。02

精准施训,提升教学能力

名师建设,不仅要“培”,更要“养”和“育”。立足基层名师的成长路径、探究名师培养范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的引领和辐射效应,为教师发展提供有益路径。我院在对区27所学校的全面评估与数十位名师培养对象的培训调研过程中,不仅对教育教学情况与教师基本水平有了全面的了解,并且结合名师培养对象的发展规律和成长需求,不断总结名师培训经验、调整名师成长路径,对国内外目前的多种名师培养路径进行提炼和优化,明确了未来名师成长的五个时期与五大角色,探索出一条目标清晰、切实可行的未来名师的成长轨迹。

【教学成果】基于成果导向的“三阶七环”递进式名师培养模式


名师的教学风格也许存在不同,但名师成长的过程有着共同点,那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造,通过“实践–反思–更新–实践”的循环,一步步实现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依据名师成长的五个时期与五种角色,我院构建出名师三阶七环螺旋递进培训模式。通过三个阶段十个阶段的循环递进,帮助参训学员进入名师成长的五大时期、进入名师成长的五种角色、实现名师成长的五大目标;同时,构建以实践导师为核心的“教学研”共同体,通过线下名师工作室的教学七环实践与线上名师工作室的科研七环实践,实现未来名师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的螺旋上升。


【教学成果】基于成果导向的“三阶七环”递进式名师培养模式

深厚的教育、教研素养积淀是名师成名的关键。通过集中培训、名校访学、影子跟岗、导师带教、工作坊研修等多元化混合式培训方式,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实践创新能力。

通过培训,推动参训优秀教师由“经验型、知识型”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助力参训骨干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做自主提升的学习者。

探索教学创新,做优质课堂的创造者。提升科研能力,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推动专业发展,做教师团队的引领者。

凝练学习成果,做辐射带头的示范者。培养具有高远的教育理想、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学能力、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取得高水平教学与教研成果的专家型教师,树立黄陂区教育品牌,成为具备高度专业素养的“未来教育家”,并以此辐射带动全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教学成果】基于成果导向的“三阶七环”递进式名师培养模式

03

研训一体,注重分层分类

本次培训在充分调研教育发展情况与教师基本水平的基础上,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指导,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准则,以名师成长轨迹为主要路径,遵循骨干教师的学习规律和发展特征层层深入知识体系,依据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科学配比所需学时,按照不同课程形式的成效合理安排教学活动,注重培训活动层次性和针对性。

学校按教师发展状况,将培训分为三个阶段:深度学习期、实践提升期、示范引领期等,使各阶段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得到相应发展;培训形式多样,培训内容丰富,主要采取集中培训与小组讨论探究相结合、案例观摩与学员实践相结合、师德培训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专家培训与本校教师培训相结合、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开展研训一体,力求高效完成培训任务。

04

导师带教,强化个性指导

项目针对学员学段、学科情况,打造包含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学段学科在内的强大导师团队;对导师与学员按学科学段进行匹配,以导师学员小于1:3的比例进行师徒结对组合。导师全程跟踪指导学员,根据学员能力诊断情况,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在工作坊与跟岗研修等实践活动中,为学员安排研修任务,开展针对性指导,帮助学员在实践中解决发展问题、孕育教学教研成果,完成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教学成果】基于成果导向的“三阶七环”递进式名师培养模式05

六化并举,深耕理实融合

名师的高端专业化发展须以其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基础,名师要能立足自身的教育积淀和禀赋特质,提炼精辟的教学主张,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因此,项目将引领式培训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全方位提升学员能力。引领式培训:

以强化理论学习,为名师形成谋势;

以优化研修模式,为思维拓展助力;

以实化教学智慧,为成果凝练赋能;

以细化勤研善教,为教育帮扶护航;

以深化实践指导,为课堂创新聚力;

以转化名师成效,为引领辐射增速。

六化并举,深耕理实融合,通过授课专家和导师团队的专业引领,帮助学员实现综合能力素质的提升。

06

成果导向,力求提质增效

整体设计上,项目聚焦特级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培养目标,对照评选标准,帮助学员补足能力上的短板和课题、论文、专著等成果的不足。

环节设计中,重视成果的生成与应用,在各阶段培训中以具体的成果目标为抓手,倒逼学员学习提升。通过问卷调研诊断、理论研修阶段的学习心得和跟岗研修阶段的跟岗学习记录表等过程性成果的生成,帮助学员深度参与学习,锤炼个人能力,突出培训成果的实用性。

二、实施成效

在培训管理团队、授课专家和参训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区首届中小幼名师培养工程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在五年的培养过程中,学员共计获得56项各级荣誉,其中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1人成为“荆楚名师培养对象”,11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1名学员荣获市优青、1名学员荣获市级班主任、10名学员荣获区学带等等,还有省级骨干教师、市百优班主任等各级各项荣誉。
在教学研究方面,学员颇有建树,参与市级以上课题的开题报告、研究报告及成果等64项;课例论文等发表203篇,开设培训讲座135场;7名学员出版个人专著、9名学员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展教育帮扶26次等等,不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突破自我。中小幼名师培养项目显示了一定创新性价值,得到业内外一致认同和媒体高度关注。搜狐网、凤凰新闻、今日湖北、今日头条、中国教育信息化等媒体均对本项目给予了报道。区中小幼名师培养项目以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和能力培养为核心诉求,以精准的课程供给、个性化研修活动、创新性策略和机制,形成了具有示典性意义的培养模式。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54043.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10日 下午5:00
下一篇 2025年1月10日 下午6:21

相关推荐

  • 高校章程制定工作全面启动后的思考

    马陆亭 摘要:结合《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分析了国外大学章程的法理作用和我国制定高校章程的治理意义,并对章程的产生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章程

    2012年3月21日
    800
  • 【PPT】教学能力比赛:解析“岗课赛证”及教案设计思路

    专业能力成长是一个长期过程。一般认为,教师专业能力成长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学习阶段,即反复学习、训练、实践;第二阶段为熟练运用阶段,主要是专业核心技能、教学技能以及相关经验的掌握和运用;第三阶段是突破阶段,通过培训和培养吸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掌握先进工艺、流程和管理标准等,创造性解决问题。据此可知,高职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成长三个阶段需要特定情境来实现。“…

    2024年12月24日 理论研究
    2200
  • 优质高职的“根”与“魂”

    高职院校办得怎么样,关键要看学校的积累、底蕴和声誉。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高职教育自信的标志。 时下,国家正在致力于推进高职院校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

    2017年8月18日
    800
  • 【教学成果】“领航+双培养”打造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团队建设新范式

    一、实施背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决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019年教育部发布了遴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通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电子商务团队入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并于2023年6月通过教育部验收命名。 创新团队始终以建设符合“四有”标准的高水平、结构化教学团队为目…

    2025年1月14日
    600
  • 中外合作办学与“麦当劳”模式

    ◎文·王寿斌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教育对外开放亦是大势所趋,中外合作办学也会随之成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式。对于中外合作办学,前段时期有一种警示性的论

    2011年12月21日
    1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