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个特征” 建好数字教材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数字教材等新形态教学工具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教材,数字教材有更好的呈现形式、交互能力及查阅便利,能够解决纸质教材课堂使用效率低、课后使用频次低等问题。目前,职教领域对数字教材的研究与探索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形态的数字教材层出不穷,但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部分数字教材仍是在纸质教材版式的基础上完成数字化改…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支撑,数字教材等新形态教学工具应运而生。相比于传统教材,数字教材有更好的呈现形式、交互能力及查阅便利,能够解决纸质教材课堂使用效率低、课后使用频次低等问题。

目前,职教领域对数字教材的研究与探索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形态的数字教材层出不穷,但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部分数字教材仍是在纸质教材版式的基础上完成数字化改造,尝试将阅读观感与数字资源呈现特点相匹配,形式上更像是电子教材的升级版本,没有打破传统教材的限界藩篱,只在呈现手段、阅读便利等方面有了改善。

一个比较成熟的观点认为,数字教材不是纸质教材的数字化。数字教材是立体化、结构化、多形态数字资源的集合,它与课程资源一体化建设、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与授课进程紧密适配。因此,在建设数字教材的过程中,把握好以下三个特征尤为重要。

立体化、结构化资源是数字教材的首要特征

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实施以来,已建成一系列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等体系化课程改革成果,完成了以微课为代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改造,知识序列由学科体系式趋向碎片式并形成重组,丰富了课堂教学组织与呈现形式。

到数字教材阶段,知识序列的呈现更体现立体化、结构化的特点。如搜索引擎中常见的“双链”模式,知识点之间按照一定的关联规则构成知识网络,具有关联关系的知识点之间可以实现“互链”,同体系不同课程之间、同课程不同模块之间的知识序列可以有机融合、贯通,完成知识及技能图谱立体化,实现数字资源的共享及复用。同时,各类碎片化的数字资源按照一定规律分布于各教学环节,根据教学进程编排融入课堂教学过程,并体现分层、进阶等结构化特点。

与课程教学的适配性是数字教材的关键特征

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宗旨是服务教学设计。为更好地体现数字教材的数字赋能能力,一种可行的方案是采用基于教案的进程式布局,使教材的架构、内容与课程教学进程相适配,服务教师课堂教学组织。基于此,数字教材中将更多以主动性、交互式的资源为主,需要借助AR、MR等方式来呈现,也能够为自主式、个性化的学习者提供更丰富的学习选择。

为丰富个性化的教学场景构建,教材内容对于课程教学的辅助作用具有动态性,具备让教师自主编制教学进程的功能(如电子教案),学生可看到课前发布的每节课的计划安排、工作任务等,也可以根据进程信息在引导下完成课堂实验、实践等教学任务。

数字支撑平台是数字教材的应用特征

是否有数字平台作为支撑是数字教材与传统教材的最大区别。与现有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相比,数字教材平台不仅具备承载、应用、兼容各类数字资源的能力,承袭支持个性化教学设计、师生互动等功能,还应具有辅助教学组织、课堂管理、实施评价等拓展性能力。目前,各类数字教材主要依托各出版社各自的数字化平台呈现与应用,在资源共享、数据互通等方面还需要通过制定规范来进一步实现统筹规划。

数字教材应有统一的标准,但呈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对学习者而言,有统一的课程平台入口;各课程可以设计个性化的界面,配备导航栏;支持在线自主学习和线下辅助学习,师生在授课过程中都可以根据教学进程随时查阅课程相关信息,并展开互动;课程系统可自动记录师生课堂行为轨迹并生成反馈数据,为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提供参考依据。

数字教材应具备在经过认证的统一平台上审核、汇聚及展现的能力,如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融合终身教育理念,有利于数字教材的推广和应用。数字资源的标准贯通便于支撑模块化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更新与迭代,避免了资源的损耗与浪费。积木式的知识组合便于衍生不同版本,如职业本科版、社会培训版等,对专业知识的普及与传播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单位系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68861.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13日 下午9:01
下一篇 2025年1月15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2024年全国高考今日开考 1342万考生奔赴考场

    今天上午,2024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大幕。据教育部统计,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为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各地多部门积极联动,精心做好考试组织和考生服务工作。6月7日,在北京市人大附中通州校区考点,考生与送考老师击掌加油。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7省区今年正式实行新高考首考根据教育部印发的通知,2024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部分省份考试时间为2天,实行新高考的省份为3-…

    2024年6月7日
    500
  • 《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配套解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行动计划》,结合各方关注问题,现对有关政策要点解读如下:一、什么是算力基础设施?算力是集信息计算力、网络运载力、数据存储力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力,主要通过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服务。算力基础设施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

    2023年10月9日
    700
  • 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应用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通过构建“多元协同”产教融合合作新范式、创建“多措并举”产教融合培养新路径、建立“量化评估”产教融合合作评价新标准三个措施,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高质量发展。构建“多元协同”产教融合合作新范式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产…

    2024年6月14日
    800
  • 教育标准“走出去”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一环

    当前,国际发展博弈加剧,不同国家间的竞合,将由资源调动能力转向标准规则制定、利益联盟构建、影响力传播、治理经验吸引力等更深层次的竞合。教育是最积极有效的对外交流融合途径,以教育教学标准“走出去”引领推动实现制度型开放,具有重要的服务大国外交战略和以开放促教育深化改革的现实意义。在职教“走出去”方面,我国已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以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海外职业教育品牌不断开发…

    2025年1月14日
    600
  • 全国人大代表禹诚:出台指导性文件,防止职业教育应试化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推动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建立,职业教育的地位、规模和质量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中职通往高职、职教本科的升学之路已经顺利畅通。如何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高考和职业教育专升本这个指挥棒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教师禹诚表示,目前,各省的职教高考存在一定差别,且不能跨省录取。据了解,很多地区的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升学比例占到90%…

    2021年3月9日
    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