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新
-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2024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解读
近日,由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评出的2024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揭晓(详见第四版)。这些新闻的背后,蕴含着过去一年里,我国教育在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道路上迈出的坚实步伐。让我们一起来看。1.全国教育大会召开 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2024年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成教…
-
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新答卷——“回眸2024·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系列述评之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体现着教育强国“公平”与“质量”的底色,也为推动教育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这一年,教育事业发展聆听着人民的心声,回应着百姓的期待,迈上新的台阶。更均衡,更普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
-
中国职业教育新动向——新增高科技专业
原题:技术工人短缺,中国通过新增高科技专业改善职业教育3年前,当18岁的夏田欣(音)第一次告诉家人她打算就读职业学校时,这一想法遭到祖父母的反对。正在北京一所职业学院就读的夏说,老一辈人大多认为职业学校专门招收坏学生或成绩不好的学生,好在她的父母较为开明。长期以来,许多中国家长并不待见职业学校。然而,在努力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现代化之际,中国难以满足对蓝领技术工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官方预测,至2025年…
-
以人工智能开辟数字教育新路径——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成立四周年发展综述
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12月12日至13日在英国伦敦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智能时代下的未来高等教育重构”,将发布《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指数》。这是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成立以来主办的第五届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作为中国发起并主导的首个高等教育数字化领域国际多边组织,联盟成立4年以来,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下,围绕合作教学、能力建设、知识共享与公众宣传…
-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需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推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加速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及未来发展时期的重要时代命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质生产力形成正以指数级速度展开。而这个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措施,统筹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化发展尤为重要。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呼唤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统筹推进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指出,要整合科技…
-
先立后破培育新质生产力
坚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是发展的一条宝贵经验。立在先、破在后,统筹好新与旧、稳与进、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才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这一重要论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先立后破具有深刻的方法论…
-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构建职业教育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新质生产力发展对未来产业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产生了深远影响。大力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职业教育,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劳动者,才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支撑。鉴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仍存在办学观念保守、专业设置雷同化等情况,应重新审视和调整产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向,以新质生产力引…
-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贵州省委会主委李瑶:以科技金融创新有效培育新质生产力
科技金融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成科技产业化并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挥重要作用。应加大政府引导基金的支持,并借助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在科技创新产业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提供精准金融支持、进行多元组合投资、优化跨期资源配置,有效培植新质生产力。为此,建议:一是务实创新,做好科创金融政策顶层设计。建议国务院有关部委及金融管理部门组织科研机构及企业,出台分阶段…
-
塑造未来人才培育新生态——专访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永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找到了一把新“钥匙”,也对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教育改革要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培养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有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优质土壤环境,即鼓励、支持创新和宽容失败,营造一种尊重创新、崇尚创新、人人创新、善待创新的氛围·教育要做好减法的大…
-
在文化自信中培育新时代数字工匠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开辟了新赛道,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以高质量发展为底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大批自信、自立、自强的数字工匠作为人才支撑,培养数字工匠,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应有之义。新时代数字工匠至少要具备以下“四种素养”:第一,优秀传统文化是数字工匠之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天然禀赋资源和潜在精神富矿。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