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本科职教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相较于1423所高职院校,22所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下简称“本科职教”)试点的院校算不上是个大数目,但却足以在职教领域掀起持久讨论,并且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职业教育话题之一。“国家已经明确职业教育是种类型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它需要构建自己从低到高的教育体系,比如中职、高职,而本科职教的出现则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告诉中青报·中青网…

相较于1423所高职院校,22所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下简称“本科职教”)试点的院校算不上是个大数目,但却足以在职教领域掀起持久讨论,并且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职业教育话题之一。

“国家已经明确职业教育是种类型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它需要构建自己从低到高的教育体系,比如中职、高职,而本科职教的出现则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国务院于2019年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同时提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本科职教的试水,主要缘于我国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因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相应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也在升级,对中职的需求已经没那么大了,对本科层次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加上我国劳动人口受教育年限不断增长,所以职业教育要升级,这不仅包括学生的能力、结构、素质,也包括学历。”许玲说。

但本科职教与应用型本科究竟有何区别?在许玲看来,这是一个令职教界很多人困惑的问题。

“一般来看,应用型本科和本科职教在培养理念、思路、目标上不会有本质性差异。但现在的问题是不少应用型本科办得不‘应用型’,还是学着985高校进行人才培养,应用型不够。”在许玲看来,本科职教是试图从职业教育内部进行突破,在职教“应用型”的基因上进行更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培养。

许玲认为,下一步,国家应进一步厘清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更明确地界定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定位、体系建设等,包括本科职教的发展路径等,同时学界也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来支撑职教的实践。

“《职业教育法》立法时是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起步阶段,只明确了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并未明确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还没有法律依据,原来规定的有关内容已经难以适应职业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建议,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包括专科、本科等的学历体系,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提供法律依据,扫清法律障碍。

“目前本科职教的试水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全国人大代表王红军已经连续两年提出“本科职教”相关建议。他所在的工作单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于去年升格为本科职业院校,并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具体怎么做,我们也是在不断尝试”。

王红军也希望,国家能进一加强对职教本科的顶层设计,教育部等相关部委能尽快出台本科职教基础性规定、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如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位管理及授予办法、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及相关专业教学标准等,积极营造发展的生态系统,促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高起点、高质量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郑亚莉观察到,有的地方探索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4+0”联合培养模式,推进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联合“3+2”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教育部升格了一批民办高职院校为本科职业院校,部分省市进行了独立学院与职业院校合并为本科职业院校的探索。

但郑亚莉认为,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的主导权仍是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没有学历和学位授予权,但是,民办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在以公办为主的职业院校群体中代表性不够,而独立学院与高职院校合并组建本科职业院校的经验难以推广。她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总结现有各类试点经验,统一思想,理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在管理本科职业院校的管理权限,明确专科学校升格是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渠道。

具体到本科职教试点院校,许玲表示,它们目前存在着归属感不强、认同度不高两大问题,“目前本科职教试点院校,除了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都是民办高职,它们与办得比较好的高职院校还是有差距的,认同度不高。这也造成了这些院校在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的学术共同体内归属感不强”。她认为,应尽快吸纳优质高职院校加入本科职教的队伍中来。

王红军也注意到,目前承担本科职教试点的学校数量极少,加上这些学校办学实力相差较大,部分学校办学实力不如专科层次高水平学校,不利于营造支持本科职教发展的生态系统。

郑亚莉建议,将2019年教育部遴选的56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升格为本科职业院校,作为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主渠道,进一步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一方面,这批学校类型特色鲜明,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高水平高职院校能够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这批学校办学基础扎实,特别是技术技能积累、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技能大赛等方面代表了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水平,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王红军认为,还应进一步引导和支持本科职业学校打造高水平发展平台,创设一批适合本科职业教育定位的发展项目,引领本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比如,可设立“专家型”双师培养项目,引导和扶持本科职业学校引进一批大国工匠型专家、培育一批领军型高水平专家;设立“高水平产教融合基地”项目,支持本科职业学校和行业头部企业开展深度产教融合,以技术为纽带打造命运共同体;设立“本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推动契合本科职业教育需求的优质专业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整体质量提升;设立“规划教材”项目,支持和带动一批本科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的建设等。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2019.html

(0)
上一篇 2021年3月12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1年3月16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1454所高校在线开学!教育部将启动高校在线教学英文版国际平台建设项目

    4月10日,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课程建设工作视频会在京召开。会议指出——疫情期间我国在线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全国高校在线教学工作进展顺利,截至4月3日,全国在线开学的普通高校共计1454所,95万余名教师开设94.2万门、713.3万门次在线课程,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达11.8亿人次。二是各类在线教学资源迅猛增长,教育部组织37家在线课程平台和技术平台率先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在线课程,带动了110余家社会和高校平…

    2020年4月11日
    900
  • 教育部公布近期各地处理的几起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典型案例

    近期,全国各地深入贯彻中央“双减”部署,按照《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二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要求,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严肃查处了一批学科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行为,现公布其中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北京市查处“无证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2023年1月15日,海淀区“双减”专班工作人员前往北京清北学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为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4号3号楼18层2106-1)查明,该公…

    2023年4月19日
    900
  • 陈李翔 | 重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是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重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是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 陈李翔技能人才的主体是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是工业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力量,其技能水平直接决定了社会供给能力的高低。提升技能人才能力水平,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体系,有利于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对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2022年4月29日 职教动态
    1300
  • 更高水平开放奏响新的绚丽乐章——写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之际

    黄浦江畔,美景如画。“四叶草”展馆内,四海宾客云集,五洲展品荟萃。11月5日,全球瞩目的“进博时间”再次到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拉开帷幕,来自全球五大洲、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界人士及国际组织代表跨越千万里而来,共赴“东方之约”。“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一年前,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郑重承诺。“进博时刻”“进博效应”“进…

    2019年11月5日
    700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

    教职成厅函〔2023〕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加快构建央地互动、区域联动、政行企校协同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重点任务(一)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各地要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市域产教联…

    2023年7月17日
    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