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教融合中探索跨界治理

编者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当前各项重大工作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而为更好地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国家拉开了产教融合改革大幕,现代职业教育首当其冲,如何在新时代改革大潮中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达到深化改革、内涵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大反思点、探索点、实践点。今天,我们刊发此版,希望为探索与实践中的职业教育提供一些新经验、新探索、新思考,以促进实践中的改革和进步。立足于…

编者按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当前各项重大工作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而为更好地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国家拉开了产教融合改革大幕,现代职业教育首当其冲,如何在新时代改革大潮中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达到深化改革、内涵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大反思点、探索点、实践点。今天,我们刊发此版,希望为探索与实践中的职业教育提供一些新经验、新探索、新思考,以促进实践中的改革和进步。

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产教融合的改革大潮中,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中坚力量,职业院校尤其是入选“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计划的学校要在此次改革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实现跨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由产业跟跑、并跑实现领跑。那么,厘清院校内部与外部治理体系,激发跨界治理的动力机制,是实现全面提升跨界治理能力与水平的重要路径。

服务好跨界的外部体系

从系统论角度讲,职业院校的外部生态主要是政府、行业、企业体系,是其跨界治理根植的土壤与养分。国家推动建立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改革推进机制,职业院校要努力成为节点上的中心点、支点上的着力点、重点上的关键点,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中扮演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国家建设50个左右的产教融合型城市,是要构建产教融合改革的“基本盘”,解决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而教育资源集聚和人口产业支撑是遴选产教融合型城市的主要原则。我国很早以前就将高职院校与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很多高职院校要么毗邻要么就在园区之中,形成了城校互动、园校互动格局。这些有区位优势的职业院校要挤进产教融合型城市的规划区域,一些有鲜明产业特色和研发服务实力的职业院校,更要力争成为产教融合型城市的中心,成为产教融合型城市的动力源和创新源。

行业组织具有强大的资源聚合作用和协调指导功能。国家要在每个试点城市及其所在省域至少选择3—5个产教融合型行业开展试点,推动行业组织、产业政策更好融入产教融合改革,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精准助力。职业院校都是区域办学特色鲜明、行业影响力强的优质学校,要充分发挥在中高职院校中的头雁作用,主动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与行业企业结成职业教育集团或产教融合联盟,捆绑式、集群式发展。一些职业院校在同类院校中的引领示范优势,在产业贡献度方面的突出优势,必然会成为产教融合型行业优先选择的最佳合作伙伴,从而成为改革支点上的着力点。

企业是此轮改革的重点和关键。国家要以每个试点城市为载体培育100家左右产教融合型企业,全国将培育5000家以上企业。近年来,社会越发认识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必由之路的重要性,也切实在政府、企业和院校层面得以落地生根。职业院校要深化合作质量和水平,校企合作要更加聚焦、更加深入,重点与大型企业(集团)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和命运共同体,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真正实现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的聚集整合。职业院校特别要发挥自身人才、智力和创新优势,支撑企业竞争力提升和转型升级,从而成为产教融合改革重点上的关键点。

搭建对应跨界的内部体系

产教融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必然倒逼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的变革。在校院(系)两级管理架构中,院系的设置成为改革的关键所在。从系统论讲,基于产教跨界的内部治理体系无非有两种:一元主体院系结构和二元主体院系结构。一元主体就是指二级院系的参与方是一元的,多元主体就是指参与方是多元的。无论哪种结构,职业院校都要对接产业优化治理。

如果选择一元主体院系结构,职业院校要瞄准区域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需求,打破传统思维、传统专业、传统模式,在专业群重构的基础上,按照“以群建院”的思路,重新布局学校院系设置。只有在跨界理念下围绕产业需求设立的二级院系,才能更好地保证专业群的资源聚集优势,才能更好地形成鲜明特色引领改革发展。

多元主体院系结构的参与形式是多样的,有相互需求型、效益分享型、产权介入型等,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依托企业共建的产业学院都属于前面两种,“企业味”还不够浓烈。职业院校要力争在产权介入型产业学院方面寻求突破,先行先试,把企业资本、技术、设备、管理、文化等要素直接植入学校教育中,打造名副其实的命运共同体。同时,还要探索基于多方参与的董事会治理模式,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跨界治理经验。

启动跨界有效的动力机制

职业院校跨界治理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外部体系的动力助推和内部体系的活力激发,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凭借内生动力在此轮改革中“游刃有余”,进而真正成为改革节点上的中心点、支点上的着力点和重点上的关键点。

城市试点是此轮产教融合改革的基础节点,就是要政府运用资源调控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以及准入监管机制,把市域内优质的教育资源、行业资源、企业资源整合起来,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确保产教融合改革试点落地落实。行业组织则要建立灵活有效的协调指导机制,推动产教融合在特定领域集聚发展,更好落实教育、人才和产业政策组合叠加。企业试点是改革的核心重点,同时企业也是产教融合微观层面的校企利益攸关方,要合理构建成本分摊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和产权收益机制,积极发挥重要主体作用。

职业院校跨界治理的内生动力,主要来源于动态调整机制和权责下移机制。动态调整机制彰显的是职业教育的变化属性。职业院校要主动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围绕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动态调整专业群布局,在适当的时候跟进调整二级院系设置,重组专业群资源匹配产业发展,这是立于市场不败之地的法宝。同时,还要大胆探索基于产权介入的产业学院董事会治理机制,把二级院系(产业学院)的权力给足给够,更好地支撑其改革创新和实现根本性突破。

职业院校必须携手企业、行业、研发、园区、政府等各类主体,整合多方资源,依托校企联盟和产业学院,构建起“职教集团-校企联盟-产业学院”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体系,创新“相互需求、产权介入、要素融入、效益分享”的产教融合机制,才能在职业院校跨界治理方面取得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实绩。

(作者:孙卫平系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聂强系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382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5月18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0年5月20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林宇一行来唐工院调研

    5月7日,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林宇莅临唐工院考察调研。河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春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常务副主编席东梅参加,河北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史帆、河北省职业教育学会会长石建平、唐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史林友、副局长赵乾、四级调研员张相奎陪同调研,唐工院党委书记李金生、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建军介绍学校发展情况。听取学校办学情况汇报考察动车产业学院考察校史馆考察陶瓷非遗文化传…

    2024年5月8日 职教动态
    700
  • 教育部开展2023年春季开学工作调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了解各地各校2023年春季开学工作情况,确保教育系统稳定和学校师生健康安全,教育部于近日开展春季开学工作专项调研。2月3日至4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率先带队赴山东省调研学校开学工作,强调要准确认识疫情防控新形势和健康安全第一的要求,牢牢守住校园安全稳定底线。2月5日至2月23日,孙尧、翁铁慧、王嘉毅、陈杰、王承文、吴岩等部党组成员分别带队赴吉林、黑龙江、江苏、四川…

    2023年2月23日
    800
  • 观点 | 孟景舟:职业教育关键问题的十大反思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一直呈繁荣滑坡、滑坡繁荣的波浪型发展态势。最近一次滑坡,自2010年开始,至今未见谷底。在此情势下,对我国职业教育百年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验教训,进行全面系统反思,显得非常必要。概念称谓:职业教育还是技术教育?我国百余年的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先后经历了实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新职业教育等阶段。其中有两个最基本的称谓,即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

    2020年3月19日
    900
  • “青年鲁班”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工匠精神

    在日前举行的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瑞士赛区比赛中,中国22岁小伙李德鑫参加家具制作项目角逐并勇夺金牌,这位“青年鲁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工匠精神。据介绍,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取得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自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在家具制作项目上夺得的首枚金牌。李德鑫赛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好的比赛成绩是经过长时间科学、系统训练之后取得的。他的指导专家刘晓红则表示:“科学的训…

    2022年10月24日
    1200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等18个新职业

    为充分适应和反映人力资源开发管理需求,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建立了新职业发布制度,实施职业分类动态调整。2020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了《关于持续开展新职业信息征集工作的通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新职业信息。日前,经自主申报、专家评估论证、书面征求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意见、面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等程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

    2021年3月19日
    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