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重启”必须根据职教特点和当前职教发展形势依次分步恢复运行有序复学,哪些“程序”需要优先“运行”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持续向好,中国战“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进入疫后“重启”复苏模式,返校复学也成为当前全民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返校复学,意味着学校“重启”。而职业院校的“重启”,不能简单粗暴、不分主次地“一键复位”,而要厘清轻重缓急,尤其需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具体校情和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依次运行学校工作的各个“软件”,以使返校复学既有秩序,又有顺序,更讲程序。保健重启,谋求身体健康与心理…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控制持续向好,中国战“疫”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进入疫后“重启”复苏模式,返校复学也成为当前全民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返校复学,意味着学校“重启”。而职业院校的“重启”,不能简单粗暴、不分主次地“一键复位”,而要厘清轻重缓急,尤其需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具体校情和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依次运行学校工作的各个“软件”,以使返校复学既有秩序,又有顺序,更讲程序

保健重启,谋求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高度融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个超长、超常的假期,数月“紧急上马”的在线教学,或许会让师生们身心疲惫。长期宅家、多吃少动,导致许多人身体出现明显不适,而作息规律紊乱、疫情信息干扰,又令大家的心理呈现亚健康状态,迫切需要系统调理、全面修复。要让师生的身心状态恢复到寒假前的健康水平,复学初期,学校需要根据疫情防控规律,高度重视组织各种非集聚性户外体育活动,既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又通过促进交流使大家重新体验集体的快乐、享受运动的欢愉、感受春天的美好,以良好的身心投入学习、工作和生活。

教学重启,聚焦直播授课与线下教学的互补融合。众所周知,学校以教学为主,良好教学秩序的全面恢复,是“复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非常时期的“停课不停学”,只是为了避免学习任务被耽搁而不得不采取的应急举措。实践中,一些教师因为毫无心理准备而手忙脚乱,部分学生因为缺乏现场管控、缺少面对面交流而茫然困惑,个别学校因为过程监控缺位、研讨引导滞后而流于表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在线教学的不足充分暴露,实际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所以,返校复学之后的当务之急,是要聚焦直播授课与线下教学的互补融合,及时对在线教学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入研究,努力扬长避短,争取扬优补劣,以使线上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升级举措。

教育重启,探索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创新融合。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衍生出来的思政话题和思政素材不胜枚举。针对战“疫”斗争的总结和反思,当是新学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于3月20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全面部署在全国大中小学校系统开展面向人人的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在育人层面的创新融合,在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层面的终极旨归,是学校教育重启的重大时代任务。

改革重启,构建“1+X”与学分银行的嵌套融合。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与试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列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与主攻方向。今年3月30日,教育部再次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持续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嵌套融合,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进一步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通道。此项工作对于所有职业院校来说,都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无法回避的改革难点;而对于许多入围“双高计划”的院校来说,更是已然列入重点建设的重大项目。所以,复学后的职业院校必须在总结过去一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优先推进学分银行建设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嵌套融合。

扩招重启,力争高职扩招与教学改革的同步融合。作为国家层面的重大决策,高职扩招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战略举措,也是许多职业院校自2019年开始面临的办学挑战。据教育部日前公布的信息显示,全国高职院校共计扩招116万人,其中面向“退下农新”等特殊群体共招生52万人,接近扩招人数的一半。目前,由于疫情原因,部分学校的最后一批扩招学生尚未正式到校,如何让他们能够“未入校先学习”“停课不停学”且“工学交替”,考验着我们的工作智慧。面广量大的高职扩招以后,高职院校生源更加多元,学生发展需求更加多样,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复学的高职院校,迫切需要优先对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人才评价制度等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以使前期的完成扩招“数量”与后期的保证育人“质量”能够同步融合,最终使高职扩招对经济、社会以及教育的良性循环发展发挥正向促进作用。

实习重启,促进复工复产与技能培训的叠加融合。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胶着期间,企业普遍出现用工短缺状况,许多职业院校设身处地纷纷驰援企业复工复产,为企业快速恢复产能作出了积极贡献。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许多企业与职业院校在携手战“疫”过程中成为至交。疫情也加深了校企双方对于建立合作“共同体”的理解,使“依靠企业办职教,办好职教为企业”“服务区域经济,力争双赢发展”的理念成为共识。职业院校复学以后,实习工作需要快速重启,一方面学校可以在师生已经返校复学的情况下,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人力资源支持、技术研发支持和技能培训服务,另一方面更有必要趁热打铁,通过校企相互沟通,妥善落实毕业班级学生的顶岗实习问题。毫无疑问,今年上半年企业用工普遍趋紧,而到了下半年,随着外省员工的稳定返岗,同时受到经济下行的影响,企业的人才需求将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早日重启实习,将有利于未雨绸缪。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党委副书记)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404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21日 下午7:51
下一篇 2020年4月23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极具前瞻性地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更体现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对全国其他地区同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准…

    2023年9月22日
    900
  • 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观察

    1月10日,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闭幕。会议传递出鲜明信号:要围绕实干为先,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把党中央谋定的强国目标、任务落到行动和实效上。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的讲话“短、实、新”;分组讨论中,代表们奔着“硬骨头”去,明责于心、担责于肩。守正创新,用好试点抓落实。海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李湖在思考,地方教育如何找准定位,如何以…

    2025年1月13日
    700
  • “丝路电商”与数字贸易国际合作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

    日前,“丝路电商”与数字贸易国际合作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该共同体由广东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共同发起,多所本科高校、职业院校、中职学校以及多家行业组织和产教融合企业等共同组建。本次活动深入探讨了“丝路电商”与数字贸易国际合作产教融合新路径和新举措,力求助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广东中…

    2024年7月10日
    700
  • 全国政协委员孟丽红:在湾区打造职业教育学校联合体

    “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制造业等行业高质量、技能型、专家型人才缺口大,亟待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政策落地及执行。”全国政协委员、祈福集团副董事长孟丽红在两会期间表示。孟丽红表示,目前,社会仍普遍存在“普通教育”优于“职业教育”的评价意识,职业教育在自身专业定位、教学质量、学校管理、学生就业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此,孟丽红建议,以省级为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顶层设计,结合本省经济特点,…

    2022年3月10日
    1300
  • 锚定类型定位培育高质量师资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需要充分发挥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培养能力匹配、学历适应、专业紧跟“产业赛道”的高质量职教师资。“三新”理念引领培养方向一是嫁接“新工科”技术高度,配置职教师资人才专业强…

    2022年3月15日
    13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