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优势和机遇

核心阅读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发展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面临新的战略机遇,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优势和机遇,推动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积极因素不断积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从发展大势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发展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

核心阅读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发展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面临新的战略机遇,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底气优势和机遇,推动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积极因素不断积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从发展大势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发展具有“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面临新的战略机遇,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优势和机遇,推动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有底气: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固本培元中持续回升向好,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稳健前行。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领先。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分产业看,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良好,畜牧业平稳增长;工业生产恢复加快,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服务业持续较快恢复,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作用增强,三次产业发展向好。

制造业竞争优势持续提升。202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为30%。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更重要的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突出表现在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汽车、高铁、卫星等正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根基的制造业稳中有进,大大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和后劲。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从数字经济到低碳经济、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未来产业,我国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聚集。今年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4%,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稳外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强大国内市场建设扎实推进。今年以来,我国市场销售加快恢复,消费数字化、品质化、个性化趋势明显。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保持平稳,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07亿元,同比增长6.8%;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08198亿元,同比增长11.6%。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5035亿元,同比增长3.1%。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3.2%29.8%,国内大循环的作用更加凸显。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治理持续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有序推进。今年上半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7.8%,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升,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0.4%

此外,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也在稳步提升。综合来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在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上都取得明显成效,稳中有进的主流和大势不断巩固。

有优势:我国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有利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并深刻阐述了“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战略性有利条件,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

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因为坚持党的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国家统一有效组织各项事业、开展各项工作,我们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进。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就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比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为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等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有了坚强制度保障。

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当前,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2022年占世界经济比重约18%;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在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居第十二位;建立了世界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连续1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形成了超大规模市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强大内需支撑;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是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压舱石”,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稳定器”。

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同时,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经过长期不懈奋斗,我国从“一穷二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汇聚起勇毅前行、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有机遇: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从经济方面看,新的战略机遇至少包括五个方面。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带来新机遇。加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开辟新的增长空间。比如,新能源汽车、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大宗消费品市场需求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教育、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消费潜力不断释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数字化转型、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投资潜力巨大;工业化和信息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进程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在城市安家落户,将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投资和消费空间;等等。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我们就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带来新机遇。新时代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充分显示出我国在新领域新赛道具有应用场景丰富、市场规模巨大、产业配套强等诸多优势,充分证明我国自主创新大有可为。我们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抓住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带来的新机遇,推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带来新机遇。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有利于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在继续推进制造业开放的同时,分类有序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有利于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抓住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机遇,一定能够以改革开放新突破推动社会生产力大跃升。

加快绿色发展带来新机遇。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侧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从需求看,加快绿色发展将有力带动投资、消费需求增长。从供给看,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带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新的增长点。抓住加快绿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竞争力将大幅提升。

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带来新机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治理体系进入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时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始终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抓住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将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493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1月14日 上午8:54
下一篇 2023年11月16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教育部党组召开2024年第二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

    10月18日,教育部党组召开2024年第二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对今年第二轮巡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部党组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熊四皓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部党组成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教育部纪检监察组组长,部党组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承文宣读…

    2024年10月22日
    800
  •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教育部直属高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确保消除绝对贫困、决胜脱贫攻坚的战斗中,作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教育部各直属高校带着情怀和责任,响应时代召唤,承担起了自己的使命。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教育部各直属高校加快定点扶贫责任的落实,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圆满收官。截至今年6月12日,教育部64所承担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直属高校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77亿元(完成率为111.3%)、引进帮扶资金2.81亿元(完成率为15…

    2020年8月11日
    700
  • 许建领 王星 李良立 卿中全 卞飞:职业教育如何支持技能型社会建设——基于技能培养视角的全国抽样调查

    作者简介:许建领,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校长、研究员,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王星,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博士;李良立,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教育学博士;卿中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广东省社…

    2024年7月12日 职教动态
    600
  • 覃礼涛:坚持“以群强院”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以下简称“双高计划”建设)工作通知,经过全国层层遴选,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成功进入全国职业院校“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双高计划”建设中,如何做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学院立足办学实际,坚持“以群强院、按群管理、因群建党”工作要求,紧紧围绕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树立“群”的意识、凸显“群”的优势、 确保“群”的效果,切实加强学院内涵建设,为高水…

    2020年10月10日
    900
  • 以大职业教育观推进职教大发展

    近日,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初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修订草案确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这些表述连同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等内容,引起社会普遍关注。近年来,职业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层面大动作不断,比如国务院印发“职教20条”,提出两年内高职院校扩…

    2021年6月22日
    6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