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吴刚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决贯…

教育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吴刚

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教育强国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径,深刻阐述了教育强国建设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是学位与研究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工作主线,先后实施两轮综合改革,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动铸魂育人走深走实;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推动结构类型更加优化;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培养改革全面深化;以追求卓越为目标,推动一流大学体系加快构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目前,共设有117个一级学科和67个专业学位类别,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干领域;共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505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62家,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2.1万余个。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输送了90余万名博士和900余万名硕士,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三大属性”,立足“六个特质”,把握“五个重大关系”,落实“五项重点任务”,发挥研究生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最佳结合部的优势,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回答好“教育强国,研究生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

一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经过近10年建设,“双一流”建设实现了阶段性目标,若干高校和学科逐步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高校和学科逐步进入世界一流行列,高等教育水平整体实现跃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方阵加速形成。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发挥“双一流”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双一流”建设充分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伟大征程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的路径。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推动“双一流”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唯排名,不唯数量,聚焦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突出贡献导向,深化内涵发展,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建设标准。要夯实主体责任,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紧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等方面持续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是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学科调整新机制。当前,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学科专业体系。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主动识变应变,完善学科超常布局及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要建立重大需求精准识别机制,打造教育与经济社会深入互动的大循环格局,努力实现学科专业前瞻布局。要建立学科专业设置快速绿色通道,随时启动论证国家急需的学科专业,每年动态调整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清单。要建立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需求触发审核机制,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国家战略急需和突破“卡脖子”需要,快速调整学科专业布局。要健全高层次人才有组织培养机制,布局专门人才培养项目,协同行业部门,集中资源开展超常规培养。要完善学科专业严控质量的退出机制,进一步压实学位授予单位责任,加大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力度。

三是深入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当前,学位法已经颁布,为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要贯彻落实好学位法,特别是要把法律规定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既保证学位授予质量,又保障学位申请人权益。要建强研究生导师队伍,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构建健康和谐的新型导学关系。要深入实施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建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形成有组织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新范式。要面向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灵活设置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探索丰富多元的学位授予方式。要高标准开展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推动多学科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变革,打造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先行区。要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规模质量协调发展,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要更大力度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培养,探索建立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分类发展、融通创新机制,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要深刻把握数智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研究生培养全流程各要素,积极探索研究生教育教学新形态新模式,塑造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520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0月22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4年10月24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教育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高厅函〔202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国家有关战略部署,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经研究,决定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探索建设的基础上,开展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

    2023年3月15日
    700
  • 教育部关于举办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的通知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快职业教育制度创新,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经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委会研究同意,现决定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大赛)进行改革试点。改革试点赛依托教育部和山东省共建的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在山东举办。改革试点赛实施方案详见附件,请结合实际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2020年9月15日
    800
  • 浙江绍兴打破单一学校、单一专业、单科教师藩篱——闯出职教跨界融合教改新路

    绍兴市柯桥区职教中心数控专业学生在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资料图片)2021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绍兴拿到的“国赛”入场券居全省第一,占了浙江的1/4。2020年,绍兴市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9.58%,专业对口率89.73%,连续多年高位运行。“绍兴的职校数和职校生在浙江处于中等规模,多项指标从10多年前的‘囊中羞涩’到如今全线飘红,关键是基于跨界融合的新型教改模式,打破了原先单一学校、单一专业、单科教师…

    2021年5月10日
    600
  • 技能有多高,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

    站在我国最高的职业技能竞技舞台上,数千名能工巧匠用汗水和智慧诠释了“技能有多高,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落下帷幕,2557名选手在86个竞赛项目中同台竞技、激烈比拼,最终1350人摘得奖牌。参赛选手向公众展示了其精湛技艺,同时助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观念深入人心。比赛期间,除了现场观众,还有1.7亿人次“云上观赛”,让更多人走近“技能世界”,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价值,感受技能之美、…

    2020年12月21日
    600
  • 教育部持续部署、压实责任,切实抓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做好教育系统防汛救灾工作,教育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落细各级各类学校防汛救灾措施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全力抓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教育大局稳定。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主动加强与应急管理、气象、水利、地震等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在灾情预警、灾情应对、应急救援、灾后重建工作中协同一致,凝…

    2023年8月11日
    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