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遇上新质生产力 “1+1”如何大于“2”

11月20日,浙江省桐乡市乌镇,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一名参观者穿戴VR设备沉浸式体验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运行场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拍摄“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1+1”如何大于“2”?持续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互融互促”——这是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给出的答案。围绕“人工智能”,乌镇峰会举办了多场论坛,从AI(人工智能)负责任开发与应用,到相关技…

AI遇上新质生产力 “1+1”如何大于“2”

11月20日,浙江省桐乡市乌镇,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一名参观者穿戴VR设备沉浸式体验超大型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运行场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嘉硕拍摄

“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1+1”如何大于“2”?持续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互融互促”——这是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给出的答案。

围绕“人工智能”,乌镇峰会举办了多场论坛,从AI(人工智能)负责任开发与应用,到相关技术创新治理,在一场接一场的交流对话中,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日渐清晰。

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会翻跟头的智能机器狗、能与虚拟李白跨时空对话的“AI全息舱”、单次平扫CT即可同时筛查8种癌症和5种慢性病的AI查癌技术……走进乌镇峰会的展馆,新技术的气息扑面而来。而每项创新的背后,几乎都有AI的身影。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在乌镇峰会现场,关于“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关系”的讨论很多。有一种声音在众多与会嘉宾之间达成了一致,即“人工智能技术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浙江大学副校长黄先海就是上述观点的拥护者。“人工智能在产业上的应用产生了新质生产力。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标志就是以算力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在黄先海看来,人工智能给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劳动力、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

“比如对劳动力的变革,除了常规的人的体力、脑力,现在还出现了人工智能算力对人本身的赋能。”黄先海解释说,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赋能下的人也就成了一种新型劳动力。同时,大数据、智能计算等技术的出现也深刻改变了生产资料的范围,还给劳动对象带来变化,将来机器人、数据等都有可能成为新的劳动对象。“因此,从产业角度讲,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

回看四五十年前,只有懂计算机语言的专家才能与机器交流。如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普通大众使用自然语言,就能与机器进行交互。“每一次人机交互都会带来深入的产业交互,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阿里云智能集团副总裁安筱鹏说。

其实,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最直接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生产实践场景中。峰会上,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提到了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精密”)的例子。

“作为‘苹果链’(即苹果品牌的生产供应链——记者注)上主要的智能制造、精密制造厂家之一,立讯精密的原生产线大量采用人工组装,每一次上新产品,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制定SOP(标准作业流程),还需要几百名教官对工人进行培训。”范济安说。

为提高培训效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中国联通为立讯精密开发了一款“数字教官”应用。“我们通过AI大模型,把以长视频为主的SOP培训内容分解成一段一段的短视频,并引入人机对话的形式和视觉识别检测等技术,对工人进行培训。”范济安介绍,目前,“数字教官”应用已经在20多条生产线落地,企业培训成本降低了50%,还为工厂减少了80%的巡检人员投入。

“这就体现了人工智能大模型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人工智能不仅是革命性的技术突破,还能推动传统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范济安说。

“1+1”如何大于“2”

社会各界更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千行百业的转型升级,甚至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黄先海给出的答案是: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融互促”,打造新机制和新载体。具体到人工智能领域,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引擎,以产业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推动两者互相融合、互相促进。

以浙江省为例,黄先海说,单论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或产业创新,浙江都算不上第一,但浙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当地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融互促方面做得比较好,“一定要形成互融互促的双向机制,才能真正将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实生产力”。

作为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布局的重点地区之一,浙江正探索实践一条“基于技术创新,打造算力成本洼地和AI应用高地”的发展新路,宇树科技的四足机器人、强脑科技的智能仿生手等一批科技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果就诞生于此。乌镇峰会上发布的《2024年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年产值已超5700亿元,人工智能芯片、人形机器人等细分行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人工智能已成为浙江‘315’科技创新体系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重要引擎。”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浙江将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继续领先、原始创新进位争先,加快研发成果产业转化,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

对于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融互促,黄先海有四方面建议,包括培养造就更多科技企业家,培养技术经理人,大量培育新型研发机构,更好培育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他着重强调培养技术经理人的重要性。“现在大学里有很多技术(研究),企业又非常需要技术,但是转化率很低。”黄先海认为,要想改变上述情况,就要培养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大量造就技术经理人。

安筱鹏判断,未来10年或更长的时间,一切智能硬件会被AI大模型所驱动,一切软件会被AI大模型所重构,一切数据会被AI大模型所激活。上述改变也将带来大量商业机会。他提到,一方面,产品智能化、产品服务智能化水平,以及研发创新体系的效率都将得到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数字员工”、AI大模型的融入,将给组织管理流程带来巨大变革。“同时,AI原生产业的兴起,比如人形机器人、智能眼镜等,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他说。

不少人也关注到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如数字鸿沟、数据安全等。如何实现人工智能负责任开发与应用,推动智能向善,是今年乌镇峰会的焦点话题,也是当下与未来全球性的关键议题。

“我们应该以工具视之、以工具用之、以工具治理之。”在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渊看来,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领域,AI正在重构安全工作协同关系,助力安全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价值化呈现,引发行业质变。事实上,“以AI治理AI”已经成为一大趋势。安恒信息就正从对抗性训练、自动化检测、大模型风险检测、联邦学习和隐私保护、AI辅助威胁情报5个方向进行探索。

全球协作被认为是AI治理的关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中心主任曾毅说,目前,国际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体系,表现出明显的“小院高墙”“大院小门”的特点。要形成行之有效、包容性足够广泛的国际治理体系,彼此之间就需要在维持自身监管体系和治理体系的基础上,在解决方案上找对“接口”。

今年峰会期间,“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也彰显了大众对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的关注。世界互联网大会副理事长弗朗西斯·高锐表示,确保人工智能发展的成果始终以人为本,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当确立人类创新的首要地位,并丰富人工智能创新成果,世界互联网大会将为此发挥积极作用。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6643.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14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4年11月27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指挥棒”转向,高校教师怎么看

    高校教师职称改革的“指挥棒”再次开始转动。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连日来,这一文件引发了学者、老师的关注讨论,不少改革举措引来点赞。但也有老师担忧,如果不进一步深化、细化细则,这些改革很可能“知易行难”,难保实效。如何让职称改革的好意见真正落到实处?“破”之后需要如何“立”?哪些监督保…

    2020年8月6日
    800
  • 中央财政700亿元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记者近日从财政部获悉: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决策部署,“十三五”时期中央财政共安排700亿元,支持和引导地方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安排379亿元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支持贫困地区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2017—2019年连续3年每年增加招聘计划1万人,提前一年实现年招聘10万人的工作目标。2020年继续扩大招聘规模5000人,达到10.5万人,到2020年底中…

    2020年9月14日
    900
  • 教育部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的调查处理通报

    2022年5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社)第十一套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成立由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2位党组成员任副组长的调查处置工作组,通过约谈相关人员,调阅原始资料,听取数学、思政、美术等方面专家意见,征求一线数学和美术教师意见等方式,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经查,教材插图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不美观向上,与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存在差距。整…

    2022年8月22日
    1500
  • 邢顺峰:用好“法律红利”,以更高标准建设国家职教高地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的颁布,顺应社会各界热切期盼,回应职教发展现实问题,吸收基层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有机结合,解决了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诸多难题。特别是鲜明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有效贯通,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历史性地确立完整的职业教育学制体系和职教考试招生制度…

    2022年5月11日
    1500
  • 中职融合教学的有效路径

    职业教育坚持产教融合的基本发展路径,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在各个层面的深度对接,而教学上的融合又是产教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为此,笔者所在的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探索推行融合教学改革,在情境学习理论指导下,以中职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知能并重、校企协同、多元共生为内核,以教学目标、内容、情境、过程和评价等“五维”融合为表征,优化学习路径,综合性解决产教对接中的实际问题。形成教学新…

    2021年12月7日
    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