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成果名称

重融合 强实践 促创新:一流卫生检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

裴晓方、李永新、邹晓莉、汪川、王国庆、曾红燕、孙成均、史莹、郑波、左浩江、许欣、蒋莉华、杨淑娟、唐田、曾菊梅、周琛、李雯雯、曾沛斌、夏莹、熊静远、游佳、陈嘉熠、郑田利、张翔凌、孙睿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成果内容

卫生检验(又名卫生检验与检疫)是1974年由我校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本科专业,以培养维护公众健康的实验室卫士为目标。经过几代华西卫检人深耕不辍,形成了“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的一流卫生检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简称“华西卫检模式”),引领全国卫检专业发展的方向,被誉为卫检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的龙头基地。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本成果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公众健康需要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工匠精神,全面实施课程思政,全面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全方位强化实践教学、多维度深化教学改革创新。通过成果的实施,实现了:

(1)从单一背景向多学科背景的师资队伍转变

(2)从分离的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向整合的创新平台转变

(3)从单一、落后的实践教学到全方位的实践教学的机制转变

(4)从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脱节到二者贯通的转变

 (5)从重终结性考核和理论成绩为主向全过程、全方位理论联系实际的评价体系的转变,为全国高校卫检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实践典范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裴晓方教授在其负责的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卫生微生物学实验I的课堂上给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学生传授工匠精神

本成果取得了以下建设成效: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教育教学改革成绩斐然,是全国排名第一的A+级专业(软科排名)及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完成省级、校级教改项目29项;主编和参编卫检规划教材多部,发表教改论文15篇;

获批课程思政榜样课8门、网上资源公开课程2门,建成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门;指导大学生参加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知识技能大赛,分别获团体特等奖和一等奖,指导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总决赛银奖、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铜奖;创办“四川省大学生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知识和技能竞赛”,指导的学生均获团队一等奖;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30余项,其中国家级27项、省级32项,发表论文63篇;

5人次获“人卫杯”全国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青年教师教学授课竞赛特等奖、优秀课件奖及优秀教案奖;6人次获“四川省大学生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知识和技能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作为全国卫生检验专业委员会和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助力和引领卫检行业及学科的发展。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在全国卫生检验学术交流大会上介绍和推广华西卫检模式

项目主要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

01

重融合,多策并用,优化教学资源

多学科背景人才融合:引进有机化学、微生物学、预防兽医学等多学科背景人才,充实师资队伍,促教学质量提升;

教学与科研平台融合:整合空间和教学科研的设备资源,搭建教学科研共用公用融合创新实验平台3200平方米,实现教学科研互促共进;

校内校外资源融合:建立了40家实践基地,涵盖疾控中心、检验检疫机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等,聘请百余名校外双创导师和兼职教师,推进校内校外共育人;

国内国外资源融合:邀请国内行业专家和国外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建立海外实训基地,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多元化实习基地分布图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02

强实践,多措并举,提升实践能力

整合资源建平台、加强平台管理团队强实践:整合教学和科研资源,搭建教学科研共用公用融合创新实验平台、全天候智能化综合技能实训实验室以及师生交互发展创新平台,硬件条件达国际水平。引进包括海外优秀人才在内的多名博士,整合全院实验技术人员,共建平台运行与管理团队,实现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统筹、有序和高效运行。

加大实践课比例、建立三阶递进模块强实践: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加大实践课比例至38.92%;将实验课程体系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创新设计性实验三个渐进性模块,实施阶梯递进和个性化培养,强化创新实践能力。

贯通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强实践:贯通后时长达40周,利于发挥基地现场资源等优势,实现学校和基地共育人。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形成的实验课程体系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03

促创新,多维推进,深化教学改革

更新学科内涵,根据健康中国建设和机构改革需求,完善学科内涵、定位和范畴,规范学科英文名称及相关专业术语;

改进教材体系,引领和实施卫检专业全国规划教材体系改革, 整合实验教程,增加仪器分析理论与实验,以及将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纳入统编教材体系;

创新教学内容,基于社会需求、多项教改项目和老师科研的最新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如新冠疫情发生后,给每个学生配备防护服课后练习,搭建高致病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样本采集和测序分析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带领学生研究城市核酸检测问题及对策等,在实践中学习;

创新教学方式,实施探究式-小班化教学,实施全过程考核、非标准答案考试、竞赛式实操考核等,注重考核学生逻辑思维、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增加学业挑战度;

创办卫检赛事,创办“四川省大学生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知识和技能竞赛”,以赛促教,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举办卫生检验技能大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成果开创了卫生检验本科人才培养的先河,并着力一流卫生检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从培养理念和模式、培养方法和手段、育人体制机制进行积极创新,持续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开设卫生检验本科专业的高校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引领了专业教学发展的方向。

在疫情防控中彰显了华西卫检人的风范,培养的学生在各级专业机构中发挥了重要的专业骨干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果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主办全国卫生检验学术交流大会,促进行业发展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融合.强实践.促创新":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23960.html

(0)
上一篇 2025年1月3日 下午7:36
下一篇 2025年1月3日 下午8:5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