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千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职教一人 就业一个 脱贫一家

核心阅读“原本是低保户,如今是名厨师”“曾经是打工仔,现在是管理者”……在脱贫攻坚战中,职业教育扶贫见效快、成效显著,堪称教育扶贫的“排头兵”,不仅点亮了贫困家庭子女的人生梦想,也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写了贫困家庭的命运,展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现在每个月收入1万多元,给父母5000元,剩下的留着发展事业。”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布亚乡,美容美发店老板买买提艾力一脸骄傲。他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千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职教一人 就业一个 脱贫一家

核心阅读

“原本是低保户,如今是名厨师”“曾经是打工仔,现在是管理者”……在脱贫攻坚战中,职业教育扶贫见效快、成效显著,堪称教育扶贫的“排头兵”,不仅点亮了贫困家庭子女的人生梦想,也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写了贫困家庭的命运,展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现在每个月收入1万多元,给父母5000元,剩下的留着发展事业。”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布亚乡,美容美发店老板买买提艾力一脸骄傲。他家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职毕业后,不仅自己脱了贫、买了车,还带动了十几个人就业

“没有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就没有我的今天!”前不久,广东佛山小伙吴明俊决定每年捐款10万元给母校,设立奖学金。当初,家庭负担沉重的他在“粤菜师傅”对口扶贫培训班上掌握了一技之长。如今,吴明俊走上创业之路,还打算把分店开到珠海和广州。

“我参与设计制作的‘唐娃娃’被当作‘国礼’赠送外宾。”罗琳花来自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大山里。9年前,当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老师来招生时,她四处透风的家里连桌子都没有,烧水壶只能搁在地上。如今的罗琳花,通过学习来到首都北京工作。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果能接受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能就业,这一户脱贫就有希望了。当前,我国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农村千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斩断了贫困代际传递的根子。“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正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日子越过越红火。

人才扶贫

精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当年贫困失学女孩,今日职场绚丽绽放”的口号十分响亮。

“‘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专门招收女孩,可以免费读书,还能领生活补助!”2009年,得知这个好消息时,家境困难的李雪练眼睛亮了,那时的她正准备外出打工。

如今,李雪练不仅圆了自己的教师梦,还给家里盖起二层小楼。12年来,“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的办学模式从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推广到全省,逾万名贫困农村女孩从这里走出来,不但改变了自己难就业、早婚育的命运,也把家庭带出了贫困的泥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院校帮助千百万贫困人口成长为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不怕一代穷,就怕代代穷。可贫困家庭容易陷入受教育程度低、知识技能缺乏、子女升学困难的恶性循环,怎么办?职业教育开出了“精准招收贫困学生”的“药方”。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榕江、剑河等县贫困学子举办“精准脱贫订单班”,按“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毕业即就业”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古浪县组建酒钢“古浪订单班”,学生就业可走“绿色通道”;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与丽江市教育体育局签订合作协议,优先录取丽江籍贫困生……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报告(2013—2020年)》显示,近8年,全国高职院校为建档立卡等7类资助对象提供专项奖助学金资助204亿元、减免学费总金额42亿元,贫困学生平均就业率达92.15%。此外,中职免学费覆盖超过90%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达到在校生总数的40%左右。精准招生,让数百万贫困家庭有了“断穷根”的机会。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人才“招不来、留不下”的问题突出,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很多职业院校“定向招生、免费就学、定制培养、定向就业”,引导支持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并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三州”地区免费培养贫困学生,学生逐步成长为本土企业技能骨干;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培训村集体经济带头人和党支部书记600人;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了80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带动周边农户3000余户共同致富……

8年,全国高职院校开展各类培训682万人次,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99万人次,帮扶数以千万计的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乡村干部、种养大户、乡村企业经营者、农牧科技明白人、乡村工匠……这些经过职业院校“锻造”的人才,激发了贫困地区的创新发展活力,成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智力扶贫

精准改变贫困地区面貌

望着自家的水塘,广东省和平县礼士镇下涧村村民黄友英心里美滋滋的。

前年种板栗红薯赚了7000多元不说,去年20余亩莲藕和泥鳅养殖,就能赚约10万元。变化快得让人不敢相信,仅仅是5年前,黄友英家的年收入仅3000多元。“我们村原来‘路没几条、产业没一个’,现在贫困户都脱贫了,这多亏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黄友英说。

原来,深圳职院在下涧村实施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精准扶贫模式,引进企业建成现代化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开展种植养殖培训,还通过定向采购、定量收购、定标促产等帮助销售农产品。如今,村子摘掉了“穷帽子”,青山绿水变成了“聚宝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职业院校通过提供智力支持“扶志、扶智、扶技”,在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和文化扶贫等方面精准发力,变“输血”为“造血”,大大增强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专家帮扶团”扎根重庆市巫溪县,帮扶建设野生猕猴桃种苗繁育基地130亩,指导5个贫困村开发野生猕猴桃林地3100亩。“说啥也没想到,坡上荒了几十年的‘洋桃树’能让我走上致富路”,巫溪县万春村村民龚道廉喜出望外。

河北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选派著名食用菌专家侯桂森教授带队帮扶阜平县。在教授团队指导下,阜平食用菌产业从零起步,覆盖了13个乡镇、140个行政村,年栽培香菇菌棒6000万棒、黑木耳菌棒1500万棒,年产菇耳5.5万吨,实现产值9亿元,群众增收2.55亿元。

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众多“羊教授”“牛教授”“果树教授”“蘑菇教授”“蔬菜教授”进村入户,手把手教会农民发展种植养殖业,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其中仅贵州白山羊项目就带动15个农牧企业升级养殖标准,增加产值3000余万元。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报告(2013—2020年)》显示,近8年,全国高职院校累计为贫困地区派遣技术专家7.6万人次,开发特色产业项目8421个,引进产业项目4323个,累计帮扶贫困地区产业增收达45.15亿元。

贫困地区群众就医难,高职院校就输送大专层次医护类人才36.4万人,完成卫生健康培训50.6万人次,培训贫困地区医护人员35.5万人次,并积极深入贫困地区开展义诊、送医送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职院校为贫困地区输送环保类大专层次毕业生2.1万人,开展生态文明培训22.1万人次,提供生态环保技术支持2859项,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面貌。

文化是脱贫致富的“助推器”,高职院校为贫困地区培养文化艺术类人才9.5万人,开展义演、志愿者服务等文化宣传活动82.8万人次,帮助贫困地区建立乡规民约5857个。

结对扶贫

精准帮扶贫困地区脱贫

“如果没从大山里走出来,我可能跟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老家务农,上学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去年,靠着在青岛做船员的收入,19岁的贵州小伙秦龙江欢欢喜喜翻盖了老家的房子,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1996年开始,相隔2000多公里的山东青岛和贵州安顺就因东西部扶贫协作结下了“山海情谊”。2015年,青岛海运职校与安顺民族职校结成对子,并决定将船员培养作为合作的方向。

秦龙江正毕业自首届航海捕捞专业“海洋班”。现在的他,不仅能操控万吨巨轮乘风破浪,也成为家人幸福生活的依靠。

结对扶贫,靠的是“先富帮后富”。近年来,全国职业院校通过“校村结对”“校校结对”“东西结对”等形式,积极推动人才、资金、技术向西部地区流动,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格局,精准帮扶贫困地区。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中船海员管理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学生毕业后由上海中船安排担任水手机工,月收入达8500元左右,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累计招收各类西藏籍学生近2000人,其中97.1%返回西藏就业,让脱贫“天路”在接续奋斗中不断延伸;毕节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举办精准扶贫“订单班”,首届“广港班”34名农村贫困学子毕业后入职广州港集团,实现了从“放牛娃”到“高级技工”的人生转变。

山海相连,携手脱贫。以贵州省为例,上海市帮扶遵义市、大连市帮扶六盘水市、青岛市帮扶安顺市、苏州市帮扶铜仁市……近年来,各地普遍建立起协作机制,在专业建设、教师培训、实训基地、联合招生、学生实习、推荐就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帮扶,实现了帮扶对象、协作领域的全覆盖,促进毕业生从“能就业”到“好就业”。

《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报告(2013—2020年)》显示,近8年,高职院校派出驻村干部2.2万人次,对口帮扶贫困村9586个,实现驻村脱贫57.6万人;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学校9359所,帮扶指导贫困地区学校建设专业6646个,为贫困地区学校培训教师58.4万人次。

图片说明:

①: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技能培训。图为学员们在学习面点制作。

史有东摄(新华社发)

②: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驻抚州市乐安县谷岗乡圭峰村第一书记黄敏(右),准备到田间帮助贫困户锄草。

曾文才摄(人民视觉)

③:在新疆洛浦县电子商务产业园,两名毕业于县职业高中的年轻人在打包称重即将发货的干果。

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摄

版式设计:沈亦伶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214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2月28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1年3月2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关于报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年度改革重点工作的通知

    为推动各试验区持续做好建设,请各试验区根据我部、司2016年工作要点和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研究提出2016年度拟启动突破的改革重点及具体工作方案,我司审核后将予以备案。报送材料内容要重点突出本试验区体制机制等重点政策,不必面面俱到。

    2016年6月13日
    700
  • 全国首个婚姻类职业本科来了!都学啥?

    记者从民政职业大学了解到,今年9月,民政职业大学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将开始招收本科生,这是我国第一个婚姻类职业本科。婚姻类本科都学些什么呢?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有管理学、社会学、婚姻家庭文化、家庭伦理学、婚姻产业经济与管理、婚姻服务与新媒体传播等。聚焦婚姻行业发展前沿,围绕传播优秀婚姻家庭文化、推进婚俗改革,培养具备专业学科知识、研究能力,掌握婚姻登记管理、婚姻家庭辅导、高端婚礼项目策…

    2024年7月30日 职教动态
    800
  • 推进“双减”工作落地 加强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有关负责人就《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答记者问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有关负责人就《管理办法》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1.问:请介绍一下《管理办法》出台的背景。答:校外培训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校外培训机构也应当承担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成为至关重要的工作。《中共中央办…

    2021年9月15日
    800
  • 以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国际化

    今年2月份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发布了《世界数字教育发展合作倡议》,指出“国际合作是全球教育变革特别是数字化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由此可见,教育数字化变革离不开国际合作的驱动,另一方面,教育国际化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撑。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国际化同样需要数字技术的赋能。数字技术何以赋能职业教育国际化数字技术是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品牌的“催化剂”。职业教育国际品牌的打造,以职业教育中外合作水平的…

    2023年9月19日
    800
  • 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座谈会举行

    5月13日,教育部召开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座谈会,总结交流就业促进周开展情况,分析研判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部署推进“百日冲刺”系列活动。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主持会议。怀进鹏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做好相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要提高政治站位,…

    2022年5月16日
    1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