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教材研究体制机制改革 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专业服务支撑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 张国华全国教育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图景,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课程教材研究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决落实部党组部署要求,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以研究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引擎,建强课程教材…

教育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 张国华

全国教育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图景,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课程教材研究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决落实部党组部署要求,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以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引擎,建强课程教材建设“国家队”,凝智聚力、系统谋划,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坚实有力专业服务支撑

一、深刻认识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切实增强课程教材研究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全面深化改革。课程教材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支撑,是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教材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但与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课程教材的系统性研究不够。我们要深化研究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系统加强课程教材理论性、实践性、前瞻性和国际比较研究。要重点围绕新时代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系列”原创教材、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基础教育科学教材、教材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问题深化研究,着力破解制约课程教材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国家课程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专业服务支撑。要切实担负起课程教材研究所作为国家课程教材决策重要智库和国家级高水平课程教材专业研究平台的职责使命。

二、打造高水平专业支持平台,提高服务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的能力

聚焦落实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核心职责,围绕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育人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课程教材专业支持平台建设,不断强化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建设教材审核中心。加强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秘书处专业能力建设,打造高水平全职化专业化学科秘书队伍,为充分发挥专家委员会对课程教材的研究、指导和审核把关功能提供全方位保障。二是建设国家教研中心。进一步优化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强化顶层设计,整合各方资源,建好统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专业引领和指导作用。三是建立健全课程实施与重点教材使用监测体系。实现课程实施、教材内容质量及使用情况的常态化跟踪,为课程实施、课标修订和教材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四是完善中考和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命题评估体系。对全国所有中考命题单位的命题质量开展年度评估,以考试命题质量评估为牵引,切实发挥好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五是建设课程教材数字资源服务平台。系统整合课程教材编写、审核、选用、使用、管理、研究等各方面资源,加快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资源服务平台。

三、加强有组织科研机制建设,为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破解课程教材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加快构建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协同开展课程教材系统研究的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一是健全重点项目研究机制。开展覆盖大中小幼重点领域的项目研究和覆盖中小学全部科目的课程标准落实的实验研究,为破解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难点问题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和实践指导。二是建好协同研究机制。协同国内知名大学、教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优秀校长、教师、教研员等,形成研究共同体,开展系列重点项目研究,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发挥理论支撑和前瞻性引领作用。三是健全专业咨询把关机制。建强学术指导委员会,完善研究立项、过程指导、成果评议、推广应用等长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对课程教材研究所事业发展规划、人才队伍建设、重大项目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指导与专业咨询把关功能。四是完善实验区建设机制。围绕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考试评价、家校社协同育人、人工智能教育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建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探索区域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引领带动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政策全面落实落地。五是建立专业研究和改革实践成果宣传推广机制。建好课程教材研究所“一网两刊八平台”融媒体宣传矩阵,全方位立体化解读课程教材相关政策,及时推广课程教材理论研究成果与改革实践的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其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六是建立常态化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开展系列国际交流活动、国际比较研究,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广中国优秀成果,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扩大中国影响。

下一步,课程教材研究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目标任务,对标对表部党组决策部署各项工作要求,以时不我待、奋发有为的精神姿态,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为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课程教材体系、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6136.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7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4年11月29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主题获奖成果分析

    摘要:随着国家产教融合政策推进,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持续提升。基于21项产业转型升级类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发现职业教育服务与产业转型升级在服务能力、教学改革、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均有大幅提升,形成了创新式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构建课堂教学新生态、有效服务产业集群的专业集群等亮点。但同时,也显示了政策导向与制度供给未完全匹配、行业“支点”作用发挥不充分、学校治理能力未完全适应教学改革要…

    2023年10月17日
    800
  • 鲁昕:70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12月21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学术年会在北京开幕。两院院士、教育部部门、职业院校、企业等近千名代表共聚一堂,围绕“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责任与使命”主题,回顾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共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在报告中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并总结了办好职业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启示,最后提出了未来职…

    2019年12月23日
    700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代表的现代数字技术已广泛应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且推动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和交往发生深刻变革。“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要求在人才培养领域积极完成数字化转型。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人才培养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才培…

    2023年7月5日
    700
  • 探索高职院校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的可行路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目标。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需要高职院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从强化学校质量文化建设入手,通过构建符合学校定位和特色的质量文化育人体系,提升师生全员质量意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较于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大多由以往的中职院校升格或是多所学校合并组建而来,发展历史较短,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底蕴不足、积淀不够等情况。质量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

    2021年4月27日
    700
  • 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五一”假期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统筹做好2022年“五一”假期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确保广大师生生命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通知作出七项部署。一是不断夯实防控责任。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不放松、“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压实“四方责任”,落实“…

    2022年4月25日
    1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