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组织属性如何把握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统筹规范现有市域产教联合体,有序培育建设新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2023年4月,教育部启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创建工作,一年多来,联合体在实体化运作、合作办学、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部分市域产教联合体也存在目标定位不清、实体化运作不力、统筹力度不够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在此,笔者希望通过以下三个问题的解答,…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统筹规范现有市域产教联合体,有序培育建设新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2023年4月,教育部启动市域产教联合体创建工作,一年多来,联合体在实体化运作、合作办学、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部分市域产教联合体也存在目标定位不清、实体化运作不力、统筹力度不够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在此,笔者希望通过以下三个问题的解答,对政策顺利实施起到推动作用。

市域产教合体是教育组织还是产业组织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创建工作由教育部启动,这使得人们对市域产教联合体在教育领域的定位有着一定共识。但如果我们仅仅聚焦于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教育逻辑”,而忽略了其“产业逻辑”,那么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发展之路将充满挑战。

作为产教融合机构,市域产教联合体肩负着解决企业间“人才盗猎”问题的重要使命,旨在将企业间的竞争关系转化为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由于我国区域性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弱,市域产教联合体本质上要发挥区域行业协会的功能。因此,市域产教联合体产业组织的角色定位,不容忽视。

当我们提出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一个产业组织时,并不是要否定其作为教育组织的属性。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内容包括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培养是其核心基础。然而,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人才培养功能得以有效发挥,是依托于其产业组织的特性。如果市域产教联合体无法有效应对企业面临的“人才盗猎”问题,那么其人才培养功能也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市域产教联合体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其产业组织属性,以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从而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的目标。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契约性组织还是强制性组织

一些学者认为,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一个基于契约或合同关系的组织形式,笔者认为,这种看法实际上误解了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组织特性。市域产教联合体之所以必要,正是因为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经济合理性可以用科斯交易成本理论来阐释。只要企业能够保证为学徒提供高质量的培训,并且学徒承诺在完成培训后以较低工资为企业服务一定时间,那么学徒培训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但现实中,企业和学徒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培训契约,这就需要加强组织协调。

因此,我们认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并非纯粹的契约性组织,而是一个具有一定强制力的准权力机构。产业园区管委会应该将自身部分公共权力让渡或者授权给市域产教联合体,对其成员单位拥有一定的准公共权力,把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成一个具有区域性、强制性的产业、教育组织。

市域产教联合体是公共性组织还是排他性组织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涉及大量公共资源的投入,因此,一些学者将其视为一个服务于园区内所有企业和学生的公共性产教融合型组织。然而,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忽视了联合体内实体化运营的必要性。

为了实现产权明晰、组织完备、机制健全、运行高效的实体化运作,市域产教联合体必须构建成为一个具有排他性的组织。解决“人才盗猎”问题的核心在于解决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的搭便车现象,学徒的培养义务和收益分配是整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首先,并非所有企业都有资格招收学徒。只有经过联合体认证的企业和师傅才有权招收学徒,并分享学徒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有助于将联合体的企业会员资格打造成一种稀缺资源,防止企业将学徒作为廉价劳动力。

其次,联合体内的企业数量应保持在合理规模。只有在现有会员单位退出后,才能吸收新成员。新成员的加入需要得到现有会员单位的一致同意,这有助于加强内部团结,防止搭便车现象。

再次,只有注册在联合体内的学生才有资格接受学徒培训。培训结束后,他们将接受统一的技能认证,并优先获得联合体企业的雇用机会。如果联合体外的企业希望雇用接受联合体培训的技工,他们应向联合体支付相应的培训费用。

通过这些排他性的制度安排,可以激励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学徒培训,并鼓励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实现产教融合的长远发展。

笔者认为,只有深刻理解把握市域产教联合体的产业性、强制性和排他性,才能将其塑造成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组织。这样的组织将不仅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还将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这种精准定位和战略实施,市域产教联合体才能走出一条职业教育助推地区产业发展、地区产业发展厚植职业教育根基的双赢之路。

(作者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研究员)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布者:智探职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jiao5.com/post/16255.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2月2日 上午8:00
下一篇 2024年12月4日 上午8:00

相关推荐

  • 实施“课程劳育”要抓住四个环节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见》要求大中小学根据各学段的特点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同时强调“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参考“课程思政”的概念,笔者将之概括为“课程劳育”。高职院校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实施“课程劳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从课程建设的…

    2020年5月6日
    600
  • 构建技能型社会,职教发展新使命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专栏建设技能型社会是国家全面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描述了“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特征,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建设技能型社会,打造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必须准确把握技能型社会特征,准确理解职业教育在新发展阶段服务技能型社会的目…

    2021年12月7日
    800
  •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发布,这12位老师入选

    8月3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成效、国家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有关工作和第39个教师节系列宣传庆祝活动安排,并发布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发布会上,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副局长曾建立发布了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和典型宣传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发挥教育领域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经中央…

    2023年8月31日
    700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2020年3月30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现就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2020年4月10日
    800
  • 农业现代化,高素质农民咋培养——职业教育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系列观察之二

    近日,山西省万荣县万泉乡东丁村村民在用现代化农业机械收割高粱。新华社发■职教奋进新时代“目前水稻长势喜人,已经具备了高产的苗情基础。”这些天,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种粮大户朱春华正在稻田里忙着进行水稻管护作业。50年前,爷爷辈们种地用牛耕。30年前,父辈们种地用小型手扶拖拉机。如今,自己种地用上了大型拖拉机、植保无人机。“过去一个人每天只能手工插秧0.7亩左右,如今一台大型插秧机一天能插60多亩。”朱春华算…

    2020年9月28日
    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