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
-
积极拥抱人工智能 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加速新型工业化的步伐。人工智能给包括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空前挑战。面对这种挑战,职业教育正在积极调整姿态,拥抱新的技术,借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革命和劳动力市场变化,职业院校瞄准人工智能产业链,聚焦人工智能训练师、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策略与路径
摘要:为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握新质生产力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的发展变化,坚持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共建共享、紧贴应用,高位推动、跨界整合,中国特色、国际视野。要引导职业院校做好深化改革“同”与“不同”的大文章,更加彰显发展定位、服务对象、学校治理、教师队伍、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特色。关键词: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2024年1月,习近…
-
教育部召开“教育入学一件事”深化推进会议
6月12日,教育部召开“教育入学一件事”深化推进会,通报工作进展,总结经验做法,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会议指出,“教育入学一件事”已列入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首批13个重点事项之一。日前,教育部已专门印发通知部署深化推进“教育入学一件事”落地见效。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教育入学一件事”是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民生工程,是数字化赋能招生入学制度改革、促…
-
朱永新: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的核刊《教育与职业》特稿刊载了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同志文章:《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特转载供学习分享
-
十年来,中国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携手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2014年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进行访问并发表重要演讲,首次向世界阐明新时代中国的文明观。“那是一场历史性的演讲,现实意义在今天更加凸显。”当年在现场聆听演讲的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说。中国国家主席第一次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启了中国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深化课程改革展现新图景——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五大特点”
自2023年5月教育部开展首批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农机装备6个重点领域的牵头学校组建了由64所学校800多名教师组成的试点团队。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实践,总体来看,这次有组织的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呈现出新、高、深、实、活五大特点。新其一,形式新。一方面,组织形式新。这次改革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组织推动的深…
-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现有生产关系发生矛…
-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构建——推进机制创新 深化产教融合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着力破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改革一年多来,各地各校进行了怎样的探索与实践,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展如何?记者进行了采访。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洗衣机内筒生产过程中,不良产品怎样自动分离并实现再利用?面对困扰洗衣机生产企业的技术难题,天津…
-
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和主要特征,指明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实践路径,作出了重点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从2023年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中央…
-
全国人大代表秦和: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表示,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直接面向行业企业、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要以就业为导向。关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对标就业导向?她建议: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定位,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机制,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创新校企合作制度安排、打造管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改善完善课程教材体系、大力加强实习实训、完善政策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