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
-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从数字到“数治” “升维”学校治理水平
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迎风而上,加“数”前进。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在观大势、识大局中找准定位,以数字化转型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先导,利用现代企业全流程管理经验与数字技术,破除“数据孤岛”、打通“业务壁垒”、厚积“转型优势”,探索出在高等职业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领域具有一定创新与引领意义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互联网+教学资源”教育教学新范式
自浙江省“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以来,工程造价专业群打造了“互联网+教学资源”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新范式,推动了向以学为主的转变,实现了教学逻辑的自然回归;线上线下融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结构由程式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的转变;丰富的实践性资源促进了学生反思能力的提升,彰显出创新视野下教学的价值,值得分享与借鉴。
-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非遗文化进课堂 为乡村振兴添动力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对于滋养各民族团结之根、凝聚民族和睦之魂具有重要作用。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以兵团精神为生长点,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扣自身办学定位,以“四个结合”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以“大课堂”格局创新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日前入选了陕西省“大思政课”建设试点项目,积极推进具有杨职特色的思政教育“大课堂”创新研究与发展,在教育部门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一般项目“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与中学思政课教学衔接研究”中,积极推进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学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实践。这既发挥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与实践作用,同时也能够在中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本校大学生的思政理论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全面发挥思政教育的社会和育人功能。
-
“三融育人”促高职课改推陈出新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的重大任务和使命。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促进职业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增强实训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阶梯、七联动、三育人”的高职“课堂革命”探索与实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也是数字时代产业模式变革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随着各行业对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意味着需要更多掌握大数据技术的专业人才来应对新的挑战和机遇。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知行合一 以田园耕读促教育归本
作为一所涉农类职业院校,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了区域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田园耕读 知行合一”劳动教育品牌。
-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智”赋能 构建数字化职业教育新生态
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锚定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目标,坚持信息技术同职业教育教学核心职能深度融合理念,紧密结合数字中国战略部署、学校信息技术专业特色和整体发展,聚焦核心应用场景打造,构建数字化职业教育发展新生态,实现“数字化+”传统专业升级全覆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全覆盖、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全覆盖。学校获批山东省首批“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山东省“互联网+教育”应用研究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卓越课堂认证” 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现代纺织技术“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中,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平台、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改革,将改革的焦点对准课堂,推进“卓越课堂认证”计划,撬动课程建设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系统改革,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卓越技术技能人才。
-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材数字化 云上学高数
为顺应教育部在《“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建设一批编排方式科学、配套资源丰富、呈现形式灵活、信息技术应用适当的融媒体教材”需要,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数学团队在已有的浙江省新形态教材《应用高等数学》、浙江省精品在线课程“应用高等数学”基础上,总结多年教研成果和教学经验,编写出版了云教材《应用高等数学》。数字赋能现代高职数学“三教”改革,学生云上学高数,使教材数字化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