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校本实践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川大附中自2000年起,历经20余年研究与实践,从引导学生学会研究入手,探索单学科育人、跨学科育人和研究型大课堂建设的核心理念与实践策略,成功建构并实践了普通高中学科全面育人的校本改革方案。川大附中把大学文化土壤中的“研究”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长点,在学科育人实践中充分发挥“研究”的育人功能与价值,以研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主动、个性成长,助力学校形成以研究性教师和研究性课程培养研究性学生的基本格局。研究素养的提升驱动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大幅提高,驱动教师职业发展水平和职业幸福感显著提升,驱动学校的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跃升。实践研究成果在薄弱学校的帮扶型应用、跨市州学校的推广型应用、新建学校的孵化型应用中得到检验,惠及全川乃至全国数万师生。 一、“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校本实践”的探索历程学校聚焦学科育人改革突出问题,二十余年研究实践接续传承。一是泛化撬动支点问题。为解决“学生整体发展”与“教学分科发展”的矛盾,于2000-2005年进行“以模块创新撬动学科课堂,引导学生在研究状态中学习”的结构改革,把“帮助学生学会研究”作为学科育人改革的撬动点,提高不同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整体合力。二是忽视系统改革问题。为解决升学压力、学科育人改革关键要素泛化导致全面发展缺少学科育人改革校本统整的问题,于2005-2017年进行“以核心问题统整研究过程,在学科育人的整体改革中学会研究”的系统改革,将撬动点延伸为工作线,扩展为学校常态育人的基本面,系统推进学科育人方式改革。三是虚化创新基质问题。由于普通高中分数压力容易导致过度强化提分训练,割裂“育分”与“育人”,虚化创新基质培养,于2017-2021年进行“以研究型大课堂培养创新基质,在广阔天地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的深化改革,全面建构学科育人方式改革战略与实践方案。上述过程、机制与方法如图1。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校本实践

图1 成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机制与方法二、“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校本实践”的重要举措(一)在学科育人改革实践中形成川大附中共识经20余年研究、实践、验证与推广,形成如下主要认识:1.普通高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系统改革学科育人方式学科育人方式改革,是立足学科本质,根据学生全面发展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需要,对学科育人目标、内容、方式与策略等整合创新的过程。其主要内容:通过学科内整合性教学改革,一体化改进学科育人目标、内容、方式等;通过学校整体改革,统筹优化所有学科育人方式,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育人合力。2.普通高中所有学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帮助学生学会研究普通高中学生学会研究,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形成研究的意识、习惯与基础性能力,进入在研究中学习和在学习中研究的状态,提高与之相应的素养。虽然不同学科本质不同,但要把握学科本质,均须以研究的眼光进入学科构筑的知识世界及其反映的现实世界。因此,关键是帮助学生在学会研究中把握学科本质以及知识与自我、知识与世界的内在联系。3.普通高中系统改革学科育人方式的实践主线: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研究,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在研究中学习是基础,在学习中学会研究是重点,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是目的。基础是以研究的态度、意识、思维方式和行动方法开展学习活动。重点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以研究的思维与行为发现和解决问题。研究养德、研究活智、研究立美、研究健心、研究益劳。4.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的研究状态、完整的研究体验、校内外融通研究积极的研究态度是前提,即学生主动在学习活动中树立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能力,自觉以研究思维方法投身其中。完整的研究体验是核心,即在学习活动中经历完整研究过程,以此体验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乐趣、成就与自信。校内外融通研究是拓展和深化,即打通校园围墙设置多样化研究项目,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研究所选项目,既巩固研究意识与能力,也发现研究潜能和优势领域,为促进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打好基础。5.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所有学科和学生都能实现的发展目标从20余年实践看,所有学科都能通过课堂局部变革、系统变革、校内外融通变革等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融合“育人”与“育分”,促进全面发展。就学生而言,越是基础薄弱,越需要以研究的意识、态度和眼光提高学习能力,方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认识成果逻辑框架如图2。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校本实践

图2 认识成果逻辑框架示意图(二)在学科育人改革共识下形成示范推广的操作框架依据上述理念,形成如图3的操作框架。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校本实践

图3 操作框架示意图1.投放创新教学模块,在研究意识的渗透中培养学生的积极研究状态投放创新教学模块,是针对各学科课堂存在的“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少”等结构失衡问题,投放专项措施,如问题发现与表达、思想与研究方法、成果提炼与表达、“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意识与能力指导等。现择部分阐述如下:思想与研究方法模块。强化课堂上思想方法与研究方法的指导和渗透,一是渗透哲学方法,如辩证唯物主义等。二是指导运用一般思维方法,如逻辑思维、创造思维方法等。三是训练具体思维和研究的方法,如个案研究法、调查法等。“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意识与能力指导模块。要求学生根据研究需要搜集相关信息或方法;获取数据证据后分析并提出解释或观念,形成阶段成果;根据研究进程调整方案等。要求教师对学生研究给予支持鼓励、点拨引导,对新思想、新方法、新问题等新因素进行强化,以此促进学生带着情感亲历与环境交互研究的过程,在积极的研究状态中学习。 2.以“核心问题”统整教-学-评改革,以完整的研究过程提高完整的学科学习质量为引导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完整研究过程中提高完整学科学习质量,建构了以核心问题统整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操作框架。首先,设计、实施和达成基于核心问题的体验性目标。以核心问题的发现、表达和解决为载体,在公共知识与个人认知、学科显性知识与个人缄默知识的连接点或转化点上设置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在研究学习中将公共知识内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个人知识,为核心问题的产生、解决、反思等奠定基础。操作要领有:以“客观问题+学生活动”的框架表达核心问题、突出体验性目标的关联性、强化“经历境遇”、设置关联体验检测以保障体验性目标达成等。其次,建立教-学-评一体化改进的操作体系。建构和运用核心问题、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一体化改进的评价指标体系,细化内容与指标如表1-2,以此引导学生深度体验完整的研究过程。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校本实践

第三聚焦核心问题统整学习过程与研究过程,以完整的研究成就完整的学习。基于教-学-评一体化改革,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提升-评价反馈”为完整环节,统整学习过程与研究过程,引导学生以完整研究成就完整学习,如表2。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校本实践

3.建设“研究型大课堂”,在融通校内外的学习研究中提高全面发展能力为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学校在统整校内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基础上,整合不同学科校内外资源,以研究型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为辅助,以研究项目等形式建设“研究型大课堂”,以校内外融通的学习研究提高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如图4-1。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校本实践

首先,建设校本化研究型资源体系如图4-2,为校内外融通研究创造条件。其次,建设研究型校本课程体系,为校内外融通研究搭建平台。依托研究型资源体系,建设研究型校本课程体系如图5-1,以此为平台,构建融通校内外的“研究型大课堂”,引导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综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运用和巩固在学科课堂上形成的研究意识与能力。最后,以项目研究为形式,建设“研究型大课堂”,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为凸显“大课堂”的“研究”特色,学校以项目研究方式实施校本课程,据此建设“研究型大课堂”的研究项目体系,如图5-2。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校本实践

 三、“促进学生在学会研究中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学科育人方式改革的校本实践”的价值成效通过持续研究与教学改革,“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成为课堂常态,学科育人方式得以全面优化。100%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形成积极研究态度、强烈研究意识,具有深度体验完整研究过程的能力,研究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学生比例达57.2%。因学会研究,全面发展效率高、效果好。学校在变革中逐步沉淀研究型文化,整体升级,获国家级授牌20余个,被遴选为“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校”。教育部、空军总部、省委办公厅等领导专家多次到校调研,高度肯定本成果多方效益。《人民教育》、新华社等大型媒体多次推介;召开了十余次全国全省现场经验交流会,多次在国际教育论坛上宣讲;二十余省市到校学习交流,获一致好评。主动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推广本成果,助力脱贫攻坚。经省部级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校教师研究系列丛书26本(图7),涵盖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各类课程、所有学科,涉及课程、教学、评价、管理等育人方式变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疫情期间,面向高中生电视授课,经13个频道通达全国,我校教师占比达75%,录课数全省第一,点击量超1.3亿。

完成人:米云林、陈明英、熊文俊、苏梅、张谦、冯小辉

成果持有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0)
上一篇 2025年1月9日 下午9:25
下一篇 2025年1月9日 下午11:4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156-9272-678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613606660@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