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果简介团队聚焦化学学科创新型研究生培养,历经二十余载探索与实践,坚持“德育为先、教研相长、交叉融通”理念,构建“战略驱动、平台支撑、高峰引领”模式,实施研究生科学素养教育、重大科研项目参与、创新研究项目主持的“阶梯递进式”科研能力培养,依托院士、名师等引领思政育人,构建“德育素养+基础知识+创新思维”的知识体系,以重大项目科研攻关为驱动力,引导研究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激发自主创新动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图1 成果的理念思路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解决研究生思维格局受限、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意识不强、自主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2.解决研究生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研究与国家需求结合不紧密的问题。3.解决研究生培养载体不强、保障体系不足的问题。
三、具体方法举措
1.面向新时代学科交叉和国际化发展趋势,构建“德育素养+基础知识+创新思维”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知识体系思政引领德育素养培养,教研相长激发课堂活力,建成“化学+”系列优质课程、全英文及海外精品课程,夯实核心基础知识,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了一批具有交叉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专尖型人才。
图2 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知识体系2.探索“战略驱动、平台支撑、高峰引领”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有效方式以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为支撑,有计划、成体系地建成基础研究(6个)、协同创新(3个)、国际合作(2个)人才培养平台。师生集智攻关,形成学科人才培养中心和学术创新高地。
图3 依托国家级科研基地构建研究生育人平台构建“阶梯递进式”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以多维科学素养教育激发创新动力;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树立战略意识,培养原始创新能力;主持创新研究项目,拓展独立研究、自主创新能力。
图4 “阶梯递进式”科研能力培养机制
3.面向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构建师资-平台-学科-机制的全方位保障体系引培结合组建交叉领域国际化导师团,师德标杆引领立德、立学、树人;建设三大类、12个国家和省部级平台,提供创新平台保障;构建分析化学(“一核”)、物理化学和合成化学(“两翼”)的学术高地,形成核酸分析化学、电催化缺陷化学等学术高峰,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有力学科保障;建立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提供机制保障。
四、成果创新点
1. 化学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知识体系的创新。2.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创新。3. 面向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保障体系创新。
五、实践推广应用效果
1.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在研究生中涌现出一批德育典型。分析04支部研究生积极参与新冠病毒核酸快速诊断技术研发,获评“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支部”。先后培养博士生669人,硕士生1850人,124人次获得国家级或省级优秀硕、博论文,培养了一批潜心基础研究的知名学者和行业精英。
图5 研究生培养标志性成果2.助力学院综合实力提升研究生在Science等化学顶级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支撑学科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4项。助推化学学科ESI进入0.5‰,两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研究成果直接服务医疗、国防、民生社会经济需求。3.成果的应用推广相关成果在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借鉴和应用,应邀在国内研究生教育相关会议上作大会报告。近30所国内高校同行前来交流考察。为全省10余所高校研究生创建暑期学校、创新论坛等交流平台。(来源:湖南大学研究生院)
本平台为纯公益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此篇内容为网络转载,若有内容、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更改、删除!
发表回复